海城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海城火车站旁的小街
站在海城火车站出站口,就能看见马路对面那条窄窄的巷子。它夹在两栋有些年头的楼房中间,要是不特意看,很容易就错过了。说来也怪,火车站这边人来人往,吵吵嚷嚷的,可那条巷子,就像是另一个世界,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。
我穿过马路,走进了这条海城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。刚进去,就觉得光线暗了下来,暑气也消了大半。脚下的石板路不太平整,缝隙里长着些青苔,湿漉漉的。巷子两边是些老旧的店铺,一家剃头店的老师傅正给人理发,推子发出嗡嗡的轻响;旁边杂货店的老板娘坐在门口的小凳上,慢悠悠地择着豆角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再往里走,香味就飘过来了。是那种家常菜的香味,带着锅气。原来巷子深处藏着几家小饭馆,门口挂着简单的招牌。我走进一家面馆,店面不大,只摆得下四五张桌子。老板在厨房里忙活,老板娘负责端面和收钱。我要了碗牛肉面,热腾腾的汤,劲道的面条,上面铺着好几块炖得烂烂的牛肉。
“您这店开多久了?”我一边吃一边问老板娘。
“快二十年咯,”她笑着擦擦手,“我闺女都上大学了。刚开始就在这儿支个小摊,后来才租下这个店面。”
正说着,又进来几个熟客,不用看菜单就直接点菜。他们和老板娘聊着家长里短,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,哪里的菜价又涨了。我忽然觉得,这条海城火车站旁的小街,不像是对外营业的店铺,倒更像是这些老街坊的客厅。
吃完面继续往前走,巷子快到尽头了。这里有一家旧书店,书多得堆到了门口。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老人,正就着门口的光线看书。我翻了几本,都是些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书,纸页泛黄,散发着特别的味道。有些书的扉页上还写着赠言,记录着某个年代的友谊或爱情。
在巷子拐角,我看见一个修鞋匠。他低着头,非常专注地缝着一只皮鞋的鞋底。旁边放着他的工具箱,里面的每件工具都磨得发亮。现在愿意做这行的人不多了,可他缝补的动作依然那么一丝不苟,像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。
走出巷子,重新回到火车站前宽阔的马路,汽车的喇叭声和人群的嘈杂声一下子涌了过来。我回头看了看那条小巷子,它还是那么安静地待在那里,仿佛刚才经历的一切是个短暂的梦。这条海城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藏着这座城市的另一面——不那么光鲜,却真实、温暖,带着生活的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