荔浦品茶私人工作室,荔浦私人茶室品茗空间
说起荔浦,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香糯的芋头,但今天咱们聊点不一样的——藏在街头巷尾的茶空间。前两天路过老街,偶然瞥见“荔浦品茶私人工作室”的木质招牌,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。
推门进去,一阵若有似无的茶香就飘了过来。店主正在茶席前冲泡着什么,抬头朝我笑了笑,手上动作却没停。这种地方不像普通茶馆那么热闹,倒像是误入了朋友家的客厅。墙上挂着裱好的茶叶标本,博古架上零星摆着几把紫砂壶,每把壶身上都泛着温润的光泽,一看就是经常被人捧在手心里摩挲的。
慢下来的时光
“试试我们今年的桂平西山茶?”店主递来一盏蜜绿色的茶汤。接过茶杯时我突然意识到,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专注地喝过一杯茶了。平时总是抓着马克杯边开会边灌水,而在这里,连放下茶杯的动作都不自觉地轻缓起来。
窗外是老街此起彼伏的电动车喇叭声,屋里却只听得到烧水壶咕嘟咕嘟的轻响。说来也怪,明明坐在闹市中,反倒比在家独处时更觉得安宁。这种荔浦私人茶室品茗空间最妙的,可能就是能让人把紧绷的神经慢慢松开。
店主看我对着茶海发呆,笑着指了指墙角:“那把掇只壶跟了我十二年,现在离了它都泡不出对味的熟普。”他说这话时眼神里的珍惜,就像老农说起跟了他半辈子的耕牛。
茶香里的烟火气
正聊着,里间走出位满头银发的奶奶,径直坐在茶席主位。店主自然地烫了个杯子推过去:“阿婆,今天存了第叁泡凤凰单丛。”后来才知道,这位退休教师每周都要来两叁回,她说在这喝茶比在家看电视有意思。
我突然理解为什么这叫荔浦品茶私人工作室了——来这里的人不止为解渴,更像在参与某种生活仪式。隔壁桌的年轻人边喝茶边小声讨论着文创项目,紫砂壶和笔记本电脑意外地和谐共处。店主偶尔会插句话,顺手给他们的公道杯续上茶汤。
水汽袅袅升起,在午后的光线里画出柔和的弧线。这种空间奇妙地把传统和现代糅在一起,既保留着喝茶的古早味,又接纳着当下的生活节奏。
离开时带了包店主推荐的六堡茶。他说得用紫砂壶慢慢闷,头叁道茶汤还要兑着喝。回家照着方法试了试,茶汤入口确实格外醇厚。现在每次路过老街,总会朝那个暖黄色的灯光望一眼。倒不是非要进去喝茶,只是知道城市里有这么个让人喘口气的角落,心里就莫名踏实。
或许我们需要的,从来不只是杯好茶,而是找个地方把快节奏的生活暂时按个暂停键。下次你要是路过荔浦的老街巷弄,不妨也留意下那些不起眼的门脸,说不定就能遇见属于你的那盏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