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阜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这条街现在还有趣吗
曲阜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
前几天刷手机,偶然看到有人问:“曲阜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?” 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了几年前。那时候,这条后街可是我们这帮朋友周末最爱溜达的地方。现在嘛……唉,怎么说呢,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。
趁着周末有空,我又专门去了一趟。说实话,第一眼的感觉,是有点陌生了。以前街口那家永远排长队的奶茶店,已经换成了一家连锁品牌,装修得亮堂堂的,但总觉得少了点那种熟悉的、闹哄哄的人情味儿。我站在街口,心里直犯嘀咕:这条街现在还有趣吗?
顺着往里走,变化确实不小。以前那些卖各种小玩意儿、饰品和文具的格子铺,关了不少。取而代之的,是几家看着挺整洁的水果店和便利店。方便是方便了,但总觉得少了点“淘”的乐趣。记得以前,总能在这里花十几块钱,买到些稀奇古怪又可爱的小物件,那种惊喜感,现在是很难找到了。
不过,也并非全无惊喜。往里走走,那家我们当年最爱的“老王炸串”居然还在!老板还是那个老板,只是鬓角添了些白发。我凑过去点了份当年最爱的套餐,油锅里滋啦作响的声音,和那股混合着辣椒面和孜然香的熟悉气味,瞬间就把回忆填满了。老板一边忙活一边跟我唠嗑,说这两年生意没以前好做,但守着这个老摊子,习惯了,也放不下这些老主顾。
咬下一口刚炸好的里脊肉,外酥里嫩,味道几乎没变。那一刻我忽然觉得,这条街的灵魂,或许就藏在这些顽强生存下来的老味道里。它可能没有以前那么热闹,那么花样繁多,但这些熟悉的路边摊和小吃店,构成了它最坚实的底色。
除了吃的,街尾那片小空地,依然是小年轻的天下。几个学生模样的女孩正围着一个小摊,挑选手工做的发夹。旁边还有个男生在弹着吉他,歌声轻轻的,算不上多专业,但给这条略显安静的街道增添了几分生气。看来,属于青春的活力,并没有完全离开这里,只是换了一种更安静的方式在延续。
所以,你要是现在问我,曲阜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?我的答案是,看你怎么定义这个“玩”字。如果你想寻找几年前那种人声鼎沸、到处都是新鲜玩意儿的热闹景象,那可能会有点失望。它确实变得更普通,更生活化了。但如果你放慢脚步,是想来找寻一点过去的记忆,或者只是想找个地方,安安静静地吃几样熟悉的小吃,感受一下那种缓慢流淌的时光,那么,它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这条街像是和我们一起长大了,褪去了一些浮华,多了一丝沉稳。它不再试图取悦所有人,而是默默地服务着周边的人们,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这本身,或许就是一种新的“有趣”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