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城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韩城火车站旁的小街道
每次从韩城火车站出来,我总忍不住朝对面望。那条小巷子就静静地待在马路对面,灰扑扑的墙面上爬着些绿藤,跟旁边气派的火车站一比,显得特别不起眼。可不知怎么的,它总勾着我往里头走。
巷口有几家小吃店,炸酱面的香味老远就能闻到。老板娘系着围裙在门口擀面,看见路人就笑着招呼:“刚下的面条,筋道着呢!”再往里走,声音就渐渐安静下来。阳光从两侧屋檐的缝隙里漏下来,在青石板上投下斑斑驳驳的影子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这条韩城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不宽,两个人并排走都嫌挤。可偏偏就在这窄窄的空间里,什么都有——理发店门口挂着转灯,老师傅正给老大爷修面;杂货铺的收音机咿咿呀呀放着老戏,老板坐在竹椅上打盹;还有那家开了二十年的修鞋铺,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鞋跟和皮料。
我在修鞋铺前停了脚。老师傅抬头看我一眼,手上活计没停:“鞋跟磨偏了?”我点点头,他指指旁边的小板凳:“坐,五分钟就好。”果然,他敲敲打打,又磨又粘,没多会儿就把鞋修得妥妥帖帖。收钱时只要了十块,我有点惊讶,他笑笑:“小本生意,够顿饭钱就行。”
这种实在,在大商场里可遇不着。
巷子深处有棵老槐树,底下摆着几张石凳。几个老人家正在下棋,旁边围着两叁个看客。我凑过去瞧,他们也不介意,还有人给我让了个位置。“将!”执红棋的老大爷得意地喊了一声,对面那位直挠头。“你这招跟老李头学的吧?”下棋的两位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,棋盘上的厮杀激烈,嘴上的玩笑也没停。
这条韩城火车站旁的小街道啊,藏着太多这样的日常。它不像那些网红打卡地,没有刻意营造的情调,就是普普通通的生活,却让人莫名觉得踏实。
有个大妈拎着菜篮子从旁边经过,篮子里装着刚买的豆腐和青菜。“今儿豆腐嫩,回去烧个汤。”她自言自语着,又像是跟熟人打招呼。我这才注意到,这条巷子里的人似乎都认识,见面点点头,或者简单聊上两句。那种熟络,不是装出来的。
我在想,为什么这条巷子这么特别?也许是因为它就在火车站对面,见证了多少离别和重逢。那些匆匆赶车的人,可能永远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;而那些慢下脚步走进来的人,却能在这里找到一种久违的安宁。
巷子尽头有家旧书店,说是书店,其实更像是个藏书室。老板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,正小心翼翼地给一本旧书补页。“这书比我年纪都大,”他见我好奇,便解释道,“修补好了,还能再传几代人。”他的话让我愣住了,在这个什么都讲求快的时代,还有人愿意慢下来做这种事。
走出书店时,夕阳已经西斜。巷子里飘起了饭香,谁家在炒辣椒,呛得人想打喷嚏,却又觉得这味道亲切。回头看,韩城火车站旁的小街道渐渐笼罩在暮色里,暖黄色的灯光从各家窗户透出来,像是这座城市最温柔的注脚。
我忽然明白了,这条巷子之所以让人留恋,不是因为它有多美,而是因为它真实。它不掩饰岁月的痕迹,不回避生活的琐碎,就这么坦然地存在着,成了这座城市最有温度的记忆。
火车站依旧人来人往,列车呼啸着驶向远方。而对面的巷子,依然安静地守在那里,等着下一个推开门的人,等着下一段故事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