佳木斯大学城哪个胡同便宜,佳大周边实惠巷子在哪
最近总听学弟学妹们念叨,在佳大读书啥都好,就是生活费紧巴巴。吃饭这事儿吧,天天吃食堂确实省心,可日子久了总觉得嘴里缺了点烟火气。这时候就得往学校周边的胡同巷子里钻——那才是真正的美食江湖啊。
要说佳木斯大学城哪个胡同便宜,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西门外的春光胡同。傍晚五点过后,叁轮车支起的炸串摊子滋滋作响,五块钱叁串的烤面筋裹满酱料,隔壁大姐的土豆粉八块钱管饱,热腾腾的雾气混着学生们的说笑声,简直比什么山珍海味都馋人。往深处走几步,还有家夫妻档的麻辣拌,自选菜品的筐子永远堆得冒尖,十块钱能装满满一餐盒,老板娘递筷子时总会多送两张纸巾。
巷子里的隐藏菜单
其实在佳大周边找实惠巷子,光看招牌可不够。像后街那家其貌不扬的烧饼铺,早晨六点半第一炉芝麻烧饼才出炉,但你得知道跟老板比划"老规矩"——他就会从柜台底下摸出夹好酱肉的私藏版。这种隐藏菜单在学子胡同更是常见,卖卷饼的阿姨认得常客,看见熟面孔过来,手下舀馅料的勺子总要多颠两下。
记得去年冬天在明德胡同发现家饺子馆,墙上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"学生特惠"。十五块钱的酸菜猪肉饺子足足二十五个,老板娘见我们冻得直搓手,转身从后厨端出半锅免费饺子汤。氤氲的热气模糊了窗户,邻桌的男生正和室友争论微观经济学,那种温暖的踏实感,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胃里暖洋洋的。
这些胡同里的价钱总让人想起十年前的光景。现在七八块钱还能买到的煎饼果子,在别处早涨到十二块了。卖粥的大叔说过,他们这些摊位租金涨得慢,来的又都是学生娃娃,"少赚点就少赚点吧"。
有时候觉得,这些巷子就像佳大的第二食堂。毕业两年的学长回来看老师,不去大酒店反而直奔文华胡同的烤冷面摊子。他说现在应酬时吃人均叁百的日料,还不如当年蹲在马路牙子上啃叁块钱的烤馒头香。这话我信,那些藏在胡同里的滋味,早就和青春拌在一起,变成将来无论走到哪儿都忘不掉的味道了。
这两天经过学府胡同,发现新开了家糖水铺。本科生小姑娘拿着记账本算得认真,转头跟同伴商量要不要推出"考试周续命套餐"。你看,这些充满生命力的新鲜劲儿,正沿着斑驳的墙根悄悄生长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