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顺同城饮茶,安顺本地品茶相约
这几天安顺的天气渐渐转凉,窗外梧桐叶子开始泛黄,正是约上叁五好友喝茶闲谈的好时节。说来也巧,前两天刷手机时,看到“安顺同城饮茶”这个话题突然火了起来,不少本地茶友都在分享自己常去的茶室。
我有个老朋友住在虹山湖畔,上周突然打电话来:“周末来我家新装的茶室坐坐?刚淘到一批都匀毛尖,水温差一点味道就不对。”听他这么一说,我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儿就去了。到他家才发现,原来他在阳台上摆了张老柏木茶台,正好能望见湖面上的水鸟。
茶香里的安顺时光
我们泡茶时,他边温杯边说:“在安顺喝茶啊,最重要的是那份闲适。不像在省城茶馆里,大家都急匆匆的。”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在贵阳某茶楼,隔壁桌谈生意的声音比茶艺师的古琴声还响。而在安顺,哪怕是市中心的小茶馆,也能安安静静地品完一道茶。
其实安顺人饮茶的历史,比想象中更久远。小时候常跟着爷爷去儒林路,那会儿街边还有挑着担子卖茶的老人家,两毛钱就能喝一大碗。现在虽然见不到那样的场景了,但老茶馆还在,只是变成了年轻人也爱去的雅致空间。
前两天路过顾府街,发现新开了家创意茶室。走进去一看,传统盖碗茶和冷萃茶都在菜单上,店主是个回乡创业的年轻人:“我们想把安顺本地的朵贝茶重新包装,让更多年轻人喜欢。”他给我们尝了用当地茶叶调的冷泡茶,倒是别有一番风味。
说来有趣,现在找茶友反而比从前容易了。手机上随便一搜,就能找到“安顺本地品茶相约”的群组。上周我就通过这样的群组,认识了一位专收集紫砂壶的老师傅。他家里藏着叁十多把壶,每把都有故事,我们一边喝着他泡的陈年普洱,一边听他说每把壶的来历,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傍晚。
这样的茶约,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。就像上个月在黄果树大街那家茶社,偶然遇见位研究屯堡文化的学者。他说屯堡人的饮茶习惯还保留着明代遗风,比如他们待客必用“叁道茶”——这我倒是头一回听说。
天气好的周末,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带着茶具去周边走走。九龙山森林公园里有几处凉亭特别适合煮茶,听着松涛喝着茶,什么烦恼都暂时放下了。有时候会遇到其他茶友,互相尝尝各自带的茶叶,聊聊泡茶的心得,分别时还会约好下次再聚。
茶喝得越多,越觉得饮茶这件事在安顺变得不太一样了。它不再只是老一辈的消遣,而是成了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一座桥。通过一杯茶,能认识新朋友,能了解这座小城的另一面,能让忙碌的日子稍微慢下来那么一点点。
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,我烧水准备再泡一道茶。手机屏幕忽然亮起,是茶友群里在约周末的茶会——这次地点选在旧州古镇的一家老院里,据说院里有棵叁百年的桂花树,正逢花开。我回复了“参加”,想着到时候要带哪款茶去分享才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