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品茶私人工作室大选,亳州茶艺私享空间精选
这两天和朋友聊起亳州的茶文化,突然发现街头巷尾悄悄冒出了不少品茶的好去处。要说最让人眼前一亮的,还得是那些藏在老城区里的私人茶室。这些地方不像传统茶馆那么热闹,推门进去就能闻到淡淡的茶香,整个人都跟着静下来了。
记得有次在人民路附近拐进一个小院,青砖墙上爬着紫藤花,老板正坐在茶台前烧水。他见我好奇地盯着架上的蒙顶黄芽,便笑着递来一杯:"先闻香,再观色,最后细品。"那天下午我们聊了足足叁小时,从亳州药都的草本茶说到霍山黄芽的制法,临走时还送了我两包自制茶点。
茶香里的匠心传承
这些私人工作室最打动人的,是他们对茶叶的较真劲儿。有位做了二十年茶事的李师傅说过:"现在人都图快,可好茶偏偏急不得。"在他那儿见过手工揉茶的阵仗,手掌在200℃的炒锅里来回翻动,光是看就觉得烫得慌。但经他手出来的亳菊白茶,泡开后朵朵完整,汤色清亮得像琥珀。
现在年轻人也渐渐爱上这种慢节奏的喝茶方式。上周去的一家新中式茶空间,看见几个穿汉服的姑娘在学宋代点茶,茶筅击拂时泛起细腻的沫饽,伴着古琴声特别有味道。店主说很多客人来了就不想走,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天。
要说挑选私人茶室,我倒有个小窍门——看他们怎么对待头道茶。讲究的工作室会先用热水温杯,第一泡通常不急着喝,而是用来醒茶闻香。有回在城南遇到位老茶人,他泡的陈年普洱竟带着枣香,原来他在存茶时特意加了枣木屑,这个小心思让整壶茶都有了故事。
最近总听人提起亳州品茶私人工作室大选这件事,其实不必太纠结评选结果。每个爱茶人心里都有把尺子,有人偏爱临窗听雨的雅致,有人钟情茶师的手艺,关键是找到合乎自己心境的那方天地。就像老城墙根下那家没有招牌的工作室,虽然位置偏僻,熟客却总是络绎不绝。
转眼在亳州住了这些年,看着这些茶空间从星星点点到渐成气候。有时候觉得它们就像城市里的一个个气孔,让忙碌的人们能停下来喘口气。下次若是在胡同里闻到熟悉的茶香,不妨循着味道去找找看,说不定就能遇见让你怦然心动的那盏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