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坛初中生一小时50元,每小时50元金坛初中生辅导
最近在小区公告栏看到个挺有意思的贴子:"金坛初中生一小时50元,每小时50元金坛初中生辅导"。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,我盯着这行字看了好久。
隔壁陈阿姨正好路过,我随口一提这事。她拍着腿说:"哎呦,这不就是我闺女同学嘛!那孩子叫小雨,上学期期末数学考了98呢。现在放假了,想攒钱买架电子琴。"
50元背后的故事
周末在菜市场碰到小雨妈妈,她边挑西红柿边说:"孩子非要自己挣这个钱。我和她爸都说电子琴我们给买,可她偏不,说什么'劳动所得更有意义'。"她语气里带着点心疼,又藏着些骄傲。
说实话,刚开始我挺纳闷的。现在请大学生家教都得一两百起步,这孩子怎么才收50?后来才想明白,或许在孩子们心里,价钱本来就不是最重要的。他们更在意的是那种"我能行"的成就感。就像小时候帮邻居收衣服,人家给颗糖就能开心半天。
小雨的"工作室"就设在她家书房。上周我去串门,正好看见她给楼下叁年级的小昊讲题。"你看啊,这道应用题就像玩闯关游戏..."她边说边画图,眼睛里闪着光。小昊原本皱着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。
她妈妈偷偷告诉我,为了这每小时50元的辅导,小雨可没少下功夫。每天提前备课,还专门准备了小贴纸奖励认真听讲的学生。有次讲到晚上九点,她还在整理第二天的习题。
意想不到的变化
最让人惊讶的是小昊的变化。那孩子以前见到数学就头疼,现在居然主动要求加课。他妈妈逢人就说:"我家小子现在写作业不用催了,还说长大后也要像小雨姐姐一样当小老师。"
这种同龄人之间的影响,有时候比大人说教管用多了。想想也是,我们小时候不也特别喜欢模仿比我们大几岁的哥哥姐姐吗?
现在小区里已经有五个孩子跟着小雨学习了。她爸爸特意买了块小白板,每周日下午,孩子们就围坐在书房里。有时能听见他们因为解出一道难题欢呼,那声音隔着门都能传出来。
说到金坛初中生一小时50元这个价格,确实挺让人感慨。现在随便点个外卖都要叁四十,而这里用50元买到的,不光是知识,还有一个孩子的责任心和对世界的善意。
昨晚散步时又看见小雨骑着自行车匆匆而过。"还得去给王奶奶的孙子补课呢!"她说完就消失在了路灯下。那条被拉得长长的影子,好像比几个月前更加坚实了。
或许这就是成长吧——不是在试卷上,而是在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。用自己擅长的方式,去触摸这个世界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