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首耍女娃,吉首闲游女娃
最近翻手机相册,看到去年在吉首拍的照片,突然特别想念那边的小巷子和酸萝卜。吉首这地方啊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但总有些让人惦记的味道。
记得第一次听本地人说“耍女娃”叁个字,我还以为是什么新鲜玩法。后来坐在南门老街的茶馆里,才慢慢咂摸出味儿来——这不就是悠哉游哉地闲逛嘛!
石板路与酸汤鱼
吉首的巷子最有意思。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,下雨天要小心点走,但偏偏这种湿漉漉的感觉最对味儿。转角可能遇上挑着担子卖米豆腐的嬢嬢,也可能闻到谁家窗台飘来的腊肉香。
我常去的那家酸汤鱼店就在巷子深处,老板是个健谈的苗族大哥。有回问他生意经,他边往锅里撒木姜子边说:“哪有什么诀窍,就是让客人吃得像在屋里吃饭一样自在。”这话我琢磨了很久。
在吉首耍女娃的精髓,大概就是这种“自在”。不用赶景点,不用打卡,走走停停全看心情。渴了来碗冰粉,累了坐在风雨桥上看人钓鱼,这才是真正的吉首闲游女娃。
说到吃,不得不提菜市场的早晨。新鲜的折耳根、嫩得出水的蕨菜、还有会跳舞的虾米——别笑,活的虾米在盆里蹦跶,真的像在跳舞。卖糍粑的大叔认得我了,每次都要多给包花生粉。
意想不到的相遇
最难忘是在一个竹编铺子前遇到位银匠老师傅。他坐在小马扎上敲打银饰,叮叮当当的声音像在唱歌。见我好奇,他举起手里的半成品:“这是要给姑娘出嫁打的项圈,得敲九千九百下才行。”
我蹲在旁边看了整整一下午。老师傅说现在年轻人都不愿学这个了,但他还是每天来铺子前坐着。“总得有人记得老手艺怎么做的。”
回客栈的路上,我特意绕道走了河边的步道。夕阳把沱江染成金色,几个小孩光脚在浅滩摸鱼。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来吉首耍女娃——在这里,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,慢到你能听见生活本来的声音。
下次再去吉首,我打算在寨子里住上几天。听说清晨的雾还没散时,梯田美得像仙境。不过具体什么时候去嘛...还没想好,或许就像当地人说的,随性些才好,这才是吉首耍女娃该有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