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中品茶课程工作室,晋中茶艺研习工坊
走进榆次老城的一条小巷,青石板路刚被春雨洗过,空气里飘着若有似无的茶香。循着香气往前走,抬眼便看见"晋中品茶课程工作室"的木招牌。推开门,穿着棉麻衫的李老师正用盖碗冲泡着今年的龙井,动作行云流水。
工作室不大,却别有洞天。原木茶架上整齐陈列着各类茶器,从玻璃杯到紫砂壶一应俱全。墙上挂着晋商茶叶贸易的老照片,让人恍惚间穿越到昔日的茶路起点。李老师斟上一杯茶:"很多人觉得茶道高深莫测,其实啊,它就是教会我们怎样好好喝一杯茶。"
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故事
记得第一次参加体验课,我连怎么拿品茗杯都战战兢兢。李老师笑着说:"别紧张,茶叶最通人性。"他带着我们从观察干茶开始,看条索,闻香气,再到注水冲泡。当热水接触茶叶的瞬间,那股扑鼻的香气,真的会让人想起春日清晨的茶山。
在晋中茶艺研习工坊,最打动我的是他们对本土茶文化的深耕。山西不产茶,却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。老师们常常边泡茶边讲述: "你们看这款武夷岩茶,当年晋商就是骑着骆驼,把它从福建一路运到恰克图..." 这样的故事,让手中的茶汤顿时有了历史的温度。
实操课特别有意思。有次学习冲泡滇红,水温总掌握不好,不是太涩就是太淡。反复练习时,旁边的大姐打趣道:"这泡茶比带孩子还难哩!" 满屋子的人都笑起来。就是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,大家渐渐找到了手感。
工坊的资深茶艺师张老师有个习惯,每教一个新手法,都会先讲清楚背后的道理。 "为什么高冲低泡?为什么凤凰三点头?这些都不是故弄玄虚,都是为了把茶最好的味道激发出来。" 她总说,茶艺不是表演,而是与茶的对话。
来上课的学员形形色色,有想开茶馆的年轻人,有退休后找点乐子的叔叔阿姨,还有想静心的白领。每周叁晚上,大家围坐在长茶桌前,专注地温杯、投茶、注水、出汤。窗外车马喧嚣,屋里却只有茶香和偶尔的轻声交流。
最难忘的是深秋那节老白茶课。窗外梧桐叶正黄,屋里炭火咕嘟咕嘟地煮着2015年的寿眉。李老师慢慢分着茶汤:"好茶需要耐心等待,就像生活里很多美好的事物一样。" 那杯琥珀色的茶汤,温润醇和,至今还记得舌尖上的蜜韵。
现在,我已经能从容地招待朋友喝茶了。每当在水雾氤氲中看到朋友们惊喜的表情,就特别感激在晋中品茶课程工作室的这段学习经历。它不仅教会我泡茶的技术,更让我懂得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里,给自己留一盏茶的时间。
前几天路过工作室,发现新一期的晋中茶艺研习工坊又要开课了。透过玻璃窗,看见新学员们正在学习闻香,那种专注又新鲜的神情,和我们当初一模一样。茶香依旧在巷子里飘着,等着下一个被吸引而来的爱茶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