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南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附近区域相似称呼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0:56:45 来源:原创内容

一个称呼的流传

最近在济南长清大学城附近溜达时,总能听到学生们提起“炮楼”这个说法。说实话,头一回听见我还愣了一下,心想这地方怎么会有这种称呼呢?后来跟几个学生闲聊才弄明白,原来指的是大学城周边那些零零散散、高低不一的旧楼房。这些楼有些是早年盖的,外观看起来方方正正,确实有点像老电影里的炮楼。这个称呼就这么在学生之间传开了,听着还挺形象的。

这些被称为“炮楼”的建筑,主要集中在大学城旁边的商业街背面,或者一些小区的外围。它们普遍不高,大多是五六层的步梯房,外墙的瓷砖有些已经脱落,阳台也显得旧旧的。和远处那些拔地而起、闪着玻璃幕墙的新教学楼比起来,确实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。不过这些地方可一点也不冷清,楼下往往开着各种小餐馆、复印店、奶茶店和台球室,烟火气十足,是学生们平时改善伙食、放松娱乐的重要去处。

相似的称呼从何而来

有意思的是,不光是“炮楼”,这片区域还有不少类似的叫法。比如有人把商业街后面那几栋更旧的红砖楼叫作“碉堡”,还有人戏称宿舍区旁边那几间总在深夜亮灯的小吃店是“前线补给站”。这些称呼虽然五花八门,但细想起来,似乎都带着点调侃和自嘲的意味。

仔细琢磨,这些相似称呼的流行,可能跟几个原因分不开。首先,这些建筑确实有共同点——它们都有些年头了,样式老旧,功能却很实在,能满足学生们最日常的需求。花十几块钱吃碗热腾腾的牛肉板面,或者半夜饿了下楼就能买到烧烤,这种便利是那些光鲜亮丽的新大楼给不了的。其次,学生们用这种略带戏谑的方式给周围环境“命名”,其实也是一种建立归属感的方式。当你说“我去炮楼那边取个快递”,对方立刻心领神会时,这种默契本身就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。

我还注意到,这些称呼的流传范围很有意思。通常是大二、大叁的学生用得最顺口,新生刚来还不太清楚,大四的忙着实习考研,反而说得少了。这可能也说明,这些称呼是在学生们真正融入这里的生活后,自然而然产生的。

称呼背后的校园记忆

说实话,这些所谓的“炮楼”和它附近的区域,虽然看起来不起眼,却承载了很多学生的集体记忆。比如商业街二楼那家开了很多年的麻辣烫,老板娘能记住不少熟客的口味;再比如“碉堡”楼下那间小小的书店,总能找到些冷门却有趣的旧书。这些地方可能环境简陋,但那种亲切感和人情味,却是其他地方难以替代的。

我跟一个在这读了叁年书的同学聊天,他说:“刚来时觉得这些楼真破,现在反而觉得挺亲切的。周末约同学去‘炮楼’下面打台球,或者晚上在‘补给站’买杯奶茶聊天,这些大概就是大学里最真实的时光吧。”他的话让我想了很多,也许这些看似随意的称呼,恰恰成了校园生活的一部分,无声地记录着青春的故事。

当然,也有人觉得这些称呼不太好听,显得不够尊重。但更多学生认为,这不过是大家开开玩笑,并没有恶意。毕竟,名字只是个代号,重要的是这些地方在大家心中的分量。就像一位同学说的:“管它叫什么呢,重要的是那里有我们喜欢的味道,有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。”

如今,长清大学城还在不断发展,新的建筑不断拔地而起。不知道多年以后,当学生们提起“炮楼”这些称呼时,是否还会有人记得它们具体指哪些地方,但那段对于青春、对于友情的记忆,大概会一直留在很多人的心里。这些看似随意的称呼,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坐标,标记着一段回不去的大学时光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