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通大学城约找学生,昭通高校区寻学友同行
昭通大学城约找学生,成了我们的头等大事
刚来昭通大学城那会儿,看着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和宿舍楼,心里头是真新鲜,也是真发懵。地方是真大,环境是真不错,可走在路上,来来往往的都是陌生面孔,那种感觉,怎么说呢,就像一颗水滴掉进了大湖里,明明周围都是水,却好像只有自己一个人。那时候心里就一个念头:要是能多认识几个朋友就好了。
其实不光是我,我们宿舍几个哥们儿都差不多。晚上熄了灯,躺在各自床上,话题不知不觉就绕到了怎么扩大交际圈上。“光在宿舍里待着可不行,”对床的兄弟翻了个身说,“得主动点儿,不然这大学四年得多没意思。”这话算是说到我们心坎里去了。昭通大学城约找学生一起学习、一起活动,这事儿好像一下子就成了我们宿舍的头等大事。
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一开始我们也就是在食堂、图书馆这种地方,鼓起勇气跟邻座的同学搭个讪。效果嘛,时好时坏,有时候能聊上几句,约着下次一起去上课;有时候就只是客气地笑笑,然后……就没有然后了。现在想想,那会儿确实有点愣头青,方法不太对路。
转机出现在一次社团招新。那叫一个热闹,各个社团都使出浑身解数,五花八门的。我们几个在里面逛了好几圈,最后在一个读书会的摊位前停下了脚步。负责招新的学姐特别热情,跟我们聊书,聊活动,还说他们经常组织线下分享。这不正是我们想找的吗?一个能自然认识新朋友的地方。我们几乎没怎么犹豫就报了名。
后来啊,这个读书会还真成了我们的“根据地”。每周的活动我们基本都参加,慢慢地,从最开始只知道名字,到一起讨论一本书,再到活动结束后约着去食堂吃饭,认识的朋友就像滚雪球一样,越来越多。我发现,在昭通高校区寻学友同行,最难的是开头的第一步,一旦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平台或者共同的话题,后面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。
除了社团,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别的“门道”。比如,学校论坛和一些学生自己建的微信群里,经常有人发帖,约人一起去打球、跑步,或者组队参加个什么比赛。这种基于共同爱好的邀约,成功率特别高。我有个室友,就是在群里约人打篮球,现在固定每周都打,那支临时组成的队伍,已经成了铁哥们儿。
有时候我也在想,为什么我们会对“找学友”这件事这么上心?可能,大学生活不仅仅是上课和考试吧。它更像是一个小社会,我们需要和人交流,需要被理解,也需要在迷茫的时候能互相拉一把。一个人走路可以很快,但一群人走路,会看到更远、更不一样的风景。在昭通大学城约找志同道合的伙伴,一起上课,一起泡图书馆,甚至只是一起在校园里散散步聊聊天,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,却让大学生活变得实实在在,有血有肉。
现在,我已经不像刚来时那么焦虑了。朋友慢慢多了起来,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。偶尔,在路上看到那些看起来还有些孤单的新面孔,我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。真想走过去跟他说一句:“别着急,主动一点点,你会发现,在这里找到同行的人,其实没那么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