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安学生品茶工作室,集安学生茶艺交流坊
推开集安学生品茶工作室的木门,茶香混着年轻的笑声扑面而来。几个学生围坐在原木茶桌旁,正盯着茶艺师手里那个冒着热气的紫砂壶。“水温刚好九十度,”茶艺师小陈轻声说,“看茶叶慢慢舒展开,像不像春天刚发芽的柳叶?”
这里是大学城边角的一处安静院落,门外是喧闹的街道,门内却自成天地。墙上挂着毛笔字写的茶诗,书架塞着茶经和同学们的笔记,角落里还堆着几把吉他。大多数下午,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有人专注地冲泡茶叶,有人边品茶边讨论课题,偶尔还能听见即兴的琴声。
不只是喝茶的地方
“刚开始只是为了找个安静地方看书。”大叁的李同学回忆道,手里转动着品茗杯,“后来发现,在这里认识的茶友成了最好的学习伙伴。上周的微积分难题,就是喝茶时搞明白的。”他笑了笑,“你说神奇不?一杯茶的工夫,思路就通了。”
确实,集安学生茶艺交流坊从来不只卖茶。它像个奇妙的连接点——把古老的茶文化和年轻人的生活连在一起。在这里,你能看到穿汉服的女孩讲解宋代点茶技法,也能见到穿运动服的男生用笔记本电脑记录茶叶数据。古典与现代,安静与活泼,都在这一杯茶里融合了。
管理这个空间的是几位毕业不久的学长学姐。主理人王学姐泡着凤凰单丛,语气温和:“我们没想搞得多高深,就是想让喝茶变得像喝咖啡一样自然。你看,现在大家约见面都说‘去茶坊坐坐’,而不是非得去奶茶店了。”
茶香里的成长
每个常来的人,似乎都在这里留下了变化的痕迹。小李刚来时连绿茶红茶都分不清,现在却能准确品出不同山场茶叶的细微差别。“其实学品茶和学专业知识很像,”他思考着说,“都需要耐心,需要感受那些微妙的层次。”
最热闹的是每周五晚上的茶会。没有固定主题,有时聊诗词,有时聊最新的科技新闻。上个月,几个机械专业的同学甚至在这里设计出了一套简易的温控茶具图纸。“那种感觉真好,”王学姐说,“看着大家从陌生到熟悉,从只关心分数到开始关注生活,这大概就是茶带来的改变吧。”
窗外梧桐树的影子慢慢拉长,夕阳给茶室镀上一层金色。新一壶茶又泡好了,这次是安溪铁观音,香气浓郁持久。几个刚下课的学生推门进来,自然地加入茶桌旁的对话。茶壶冒着热气,话题从刚结束的考试延伸到暑假计划,又转到即将到来的校园艺术节。
集安学生品茶工作室的灯一直亮到晚上十点。最后一批学生离开时,总会细心地把茶杯洗净倒扣。明天,这里又会有新的故事,在茶香中慢慢展开。而那片茶叶,从古老的茶树来到年轻的手里,继续连接着过去与未来,安静地散发着自己的香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