韶关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,韶关周边中学生服务一次五百
那个深夜的电话
手机屏幕在黑暗中突然亮起,震动声显得格外刺耳。我迷迷糊糊抓过手机,屏幕上显示着陌生号码。“喂?”电话那头传来带着粤语口音的男声,语气急促:“听说韶关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,你知道具体怎么回事吗?”我瞬间清醒,这已经是一周内第叁个打听这件事的人了。
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“韶关周边中学生服务一次五百”这个说法时,我完全没当回事。可随着询问的人越来越多,我意识到这并非空穴来风。老张告诉我,他上初二的儿子最近总抱怨有同学在传这个事;小区的保安说见过陌生人在学校周边转悠;就连买菜时,都能听到几个家长在窃窃私语。
我决定去学校附近转转。周四下午四点,放学铃声刚响,穿着校服的学生们涌出校门。我注意到校门口停着几辆外地牌照的车,车窗贴着深色膜。有个穿黑色夹克的中年人站在树下,目光在学生中逡巡。当几个勾肩搭背的男生经过时,他往前挪了两步,又犹豫着退了回来。
迷雾中的线索
在街角的小卖部门口,我遇到了班主任李老师。她推了推眼镜,语气焦虑:“最近确实有些不对劲。班上有个学生突然换了最新款手机,问起来源就支支吾吾。还有个女生最近经常迟到,问她原因总是闪烁其词。”她压低声音,“有学生说,有人在放学路上拦住他们,问要不要‘赚快钱’。”
更让人担心的是,这些传言似乎不止在一个学校流传。我联系了在城南中学任教的老同学,他说他们也遇到了类似情况。虽然具体说法略有不同,但核心都围绕着“韶关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这个令人不安的话题。有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——这些传言最初都是从社交网络开始扩散的。
我翻遍了本地学生常用的几个网络平台,终于在一个短视频的评论区找到了蛛丝马迹。有人用隐晦的代号发布信息,内容与“韶关周边中学生服务一次五百”如出一辙。这些评论很快就会被删除,但已经有不少人看到并截图传播。
隐藏在幕后的手
通过一位在网络安全部门工作的朋友,我了解到这些信息背后可能是有组织的团伙。他们使用虚拟号码和境外服务器,像撒网一样在多个城市同时操作。他们的目标很明确——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攀比心理。那些突然富裕起来的学生,很可能已经陷入了陷阱。
王警官在电话里语气严肃:“我们正在追查这个案子。这些人的手段很狡猾,从不直接露面,全部通过网络联系。他们甚至会让学生发展下线,承诺每介绍一个同学就能拿提成。”这种模式让事态像滚雪球般扩大,也让调查变得异常困难。
最令人痛心的是,有些家长直到孩子行为出现明显异常才开始重视。李女士抹着眼泪说,她儿子最近总是心神不宁,晚上经常偷偷出门。当她强行检查儿子手机时,发现了令人震惊的聊天记录——对方明确提出了“韶关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的交易条件。
夜幕再次降临,我站在学校围墙外,看着教室的灯光一盏盏熄灭。这个原本应该充满读书声的地方,现在却被一层不安的阴影笼罩。那些穿着校服的身影,本该在操场上奔跑,在教室里朗读,现在却要面对来自成人世界的恶意诱惑。
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。我拿出手机,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:“李老师,明天我想去你们班上讲一堂安全教育课。”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,然后传来坚定的回应:“好,我这就去安排。”挂掉电话时,我想起今天下午在校门口看见的那个女孩——她背着粉色的书包,辫子上系着蝴蝶结,笑容纯净得让人心疼。也许,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