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指山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叁百元的情感故事
那天的雨下得没完没了,我躲在五指山脚下那家老旧的奶茶店里,听着雨水敲打铁皮屋檐的声音。就在这潮湿的午后,我第一次听见了对于叁百块钱的故事。
老板娘是个四十来岁的女人,正慢悠悠地擦着杯子。店里唯一的客人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,他盯着窗外雾蒙蒙的山峦,忽然说了句:“这雨,和叁十年前那天真像。”我顺着话头问下去,他便讲起了那段往事。
山脚下的约定
“那时候我还是个穷小子。”老人摩挲着手中的茶杯,“她在山那边的度假村打工,我们每个月只能见两次面。有次她生病,我揣着刚发的叁百块工资,连夜翻过两座山头去看她。”他说这话时,眼睛望着远处,仿佛能穿透雨幕看见年轻的自己。
“到了她住处,我把皱巴巴的叁百块钱塞给她买药,她却拉着我去镇上的诊所。其实那会儿我们都傻,明明可以坐车,偏偏要省下五块钱车费,冒着雨走了一个多小时。”老人说着忽然笑了,“结果两人都感冒了,只好用那叁百块一起打了针。”
现在在五指山附近,叁百块钱可能也就够吃顿饭,但那时候,这笔钱承载着两个人最简单的心意。这份五指山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成了他们心里最珍贵的记忆。
奶茶店里飘着淡淡的茶香,老板娘不知何时也停下了手里的活,靠在柜台边听着。雨声渐渐小了,只剩下滴滴答答的余韵。
“后来呢?”我忍不住问。
老人沉默了一会儿:“她家里不同意,给她说了城里的人家。分手那天,她又来到五指山附近,把我们攒的最后一笔钱——正好叁百块,塞回给我。”他的手指在杯沿轻轻划着圈,“她说这钱留给我娶媳妇用,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。”
店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。这样的叁百元的情感故事,听起来像老电影里的桥段,可当它真实发生在某个普通人身上时,那份沉重让人喘不过气。
“那您后来……”
“我用那叁百块买了去南方的车票。”老人喝掉已经凉透的茶,“在厂里从最累的活干起,慢慢攒了点钱。现在开着个小加工厂,孩子都上大学了。”
他站起身,在桌上放了张五十元的钞票:“不用找了。”然后推门走进渐渐停歇的雨中。老板娘望着他的背影,轻轻叹了口气。
“他每年这个季节都会来,”老板娘一边收拾杯子一边说,“就坐在那个位置,点同样的茶。有时候觉得,有些人就像被五指山压着,一辈子都走不出某个故事。”
我望着窗外重新清晰起来的山峦轮廓,忽然理解了什么叫五指山附近300块钱的爱情。不是真的指具体的金额,而是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,年轻人愿意为爱付出的全部。
现在随手发个红包都不止叁百块,可那份愿意为一个人倾其所有的真心,反而变得稀罕了。这段叁百元的情感故事,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太过平凡,但正是这些普通人最真实的情感碎片,拼凑成了生活的模样。
雨完全停了,夕阳从云层缝隙里洒下金光。我走出奶茶店,看见老人的身影正在盘山公路上慢慢变小。他终究走出了那座山,但有些东西,永远留在了山脚下那个潮湿的午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