汕头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,汕头附近100元3小时邀约
最近在汕头老市区闲逛,总能在电线杆和共享单车车筐里看到些手写小广告。"汕头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"这几个字出现得特别频繁,刚开始还纳闷这是什么新出的兼职项目。
后来在肠粉店吃饭时,听隔壁桌两个阿叔在闲聊。穿条纹衫的那个边说边比划:"现在这些后生仔真会想,我家楼下也贴了好几张,写着汕头附近100元3小时邀约。"戴帽子的阿叔噗嗤笑出声:"你以为是做什么?我儿子说就是陪老人家喝茶散步啦!"
街头偶遇的温情时光
上周叁在龙眼市场,我真碰上这么个年轻人。他正陪着位阿婆挑海鲜,手里拎着好几袋,还细心提醒:"阿姆,虾要挑弯身的才新鲜。"等阿婆去付钱时,我凑过去搭话。小伙子擦着汗说:"这是今天第叁个客户了。有些老人家的子女在外地,就想找本地人陪着逛菜市场,说说潮汕话。"
他翻出手机给我看接单记录,汕头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这类服务确实挺受欢迎。除了陪逛菜市场,还有陪喝茶、陪爬礐石山的。价格都差不多在叁小时百元上下。"最远去过南澳岛,客户是回来寻根的香港老人,一路上光听他讲小时候的故事了。"
这种服务能火起来,倒让我想起潮汕人骨子里的热闹性子。小时候在桂园社区,谁家办喜事整条街都来帮忙。现在楼越盖越高,这种邻里情谊反而要靠这种新方式来维系了。
金平区有家凉茶铺成了线下聚集点。下午叁点去,总能看见几个年轻人在等活。穿校服的中学生最抢手,老人家觉得他们单纯可靠。有个叫阿斌的男生告诉我,他靠这个赚生活费,还认了叁个"临时阿公"。
有次在中山公园看见特别暖心的画面。有个姑娘带着叁位独居老人组团打太极,动作慢得像慢镜头,但老人们笑得特别开心。这种汕头附近100元3小时邀约,早就不只是金钱交易了。
当然也有让人哭笑不得的。朋友说他试过一次,结果被拉去当相亲参谋,对方阿姨非要给他介绍对象。这种服务现在变得五花八门,有陪诊所排队的,还有陪练潮汕话的。
晚上路过小公园亭子,听见几个阿伯在讨论这个新鲜事。"比打麻将有意思多了",穿唐装的阿伯说,"上次那后生仔还会唱潮剧,和我对唱了段《陈叁五娘》"。另一个接口:"我那个更厉害,连老市区的骑楼历史都懂。"
这种服务能存在,说到底还是因为这座城市的人情味没散。虽然形式变了,但内核还是潮汕人最看重的"人情世故"。现在年轻人用新方式把老传统捡起来,倒是种挺聪明的传承。
走在傍晚的西堤路上,看着散步的人群里偶尔能看到这样的组合。年轻人推着轮椅,或者陪着老人看落日,叁小时或许不长,但这份温暖可能会留在彼此心里很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