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州同城约初中生100元,泸州学生同城约100元
最近在本地的一些网络角落里,总是反复看到“泸州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这样的信息。说实话,第一次瞥见的时候,我心里咯噔一下,这玩的到底是哪一出?
带着满肚子的问号,我找了个周末下午,在城里几个中学生常晃悠的地方转了转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还真让我碰上了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娃,正凑在一块嘀嘀咕咕。我假装路过,竖起耳朵听了那么一耳朵——原来他们说的“泸州学生同城约100元”,压根不是咱们大人想的那回事。
这100块到底是咋回事?
有个戴眼镜的男生说得最明白:“哎呀,就是帮同学跑腿呗!比如谁作业忘带了,出100块找人赶紧送过来;或者考试前想找个学霸划重点,也这个价。”旁边个子高点的女生接过话茬:“还有代买奶茶、代练游戏号的呢,反正都是我们学生之间的小买卖。”
这么一听,我心头那块石头才算落了地。敢情这就是现在孩子们搞的“零花钱经济”啊?用“泸州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当暗号,在朋友圈或者贴吧里发帖子,谁接了单谁就能挣这100块。
不过我转念一想,这事儿真的靠谱吗?要是有坏人混进来怎么办?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够不够强?这些问题像走马灯一样在我脑子里转个不停。
正好看见个挺机灵的男生刚完成一单——帮隔壁班的同学把忘在家里的练习册送到了学校。他扬了扬手机上的转账记录,脸上那个得意劲儿就别提了。我凑过去搭话:“同学,你这业务挺熟练啊?”
他嘿嘿一笑:“反正周末闲着也是闲着,跑跑腿还能挣点钱买参考书。我们都有规矩的,只接认识的同学介绍的活儿,陌生人给再多钱也不干。”
听他这么说,我倒是放心了不少。看来孩子们也不傻,有自己的安全底线。这种“泸州学生同城约100元”的小生意,倒成了他们接触社会的一种方式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事儿要是让学校知道了会怎么说?家长们都支持吗?我琢磨着,这恐怕得看情况——要是为了挣零花钱耽误了学习,那肯定不行;但要是能锻炼孩子的责任感,学会合理安排时间,说不定还是件好事。
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,又看见几个学生凑在一起商量着什么。仔细一听,原来是在讨论要不要接一个“长期单”——每天帮一个初叁的学长买早餐,一个月能挣小一千呢!
说实话,看到孩子们这么有经济头脑,我倒是有点佩服。他们用“泸州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这样的关键词,在网络上搭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小小交易平台。虽然看起来简单,但背后折射出的,是现在孩子们越来越强的独立意识和社会参与感。
当然了,这种学生之间的“劳务关系”也得把握好度。要是为了挣钱耽误了正事,或者影响了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所以说啊,这事儿关键还得看孩子们自己怎么把握,家长和老师怎么引导。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我看着那些背着书包叁叁两两离开的学生,心里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。现在的孩子啊,比我们那时候精明多了,也更有想法。这种“泸州学生同城约100元”的现象,说不定就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,悄悄地学习和适应这个社会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