冀州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,学生家教兼职50元每小时
最近在我们冀州,不少家长群里都在讨论一个挺普遍的现象:冀州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。我隔壁邻居张姐,上周就给她家上五年级的闺女找了个这样的“小老师”。
那天恰好在楼道里碰见,张姐就跟我聊了起来。“你说现在这孩子学习压力多大,”她一边摇头一边说,“数学跟不上,我和她爸又辅导不了。报个大机构吧,一节课就得两叁百,真是有点吃不消。”她顿了顿,压低声音,“后来听同事说,可以找找成绩好的初中生,一小时就五十块钱。我一开始还犹豫,初中生能行吗?这不,试了一次,效果还真不错!”
意料之外的效果
张姐家的闺女叫萌萌,以前一提起数学就蔫儿。可那天补课结束后,小家伙竟然主动拿出练习册继续做题。“那个小老师讲的方法特别贴近他们现在学的,没什么代沟,说话方式孩子也容易接受。”张姐的语气里带着惊喜,“关键是价格实惠啊,这种学生家教兼职50元每小时,对我们普通家庭来说,压力小多了。”
我后来特意去了解了一下,发现这种学生家教兼职50元每小时的现象,在咱们这儿还真不少。尤其到了周末,图书馆、社区活动中心,经常能看到大一点的孩子在给小学生讲题。这种模式能流行起来,我想了想,大概有几个原因。
对请家教的家庭来说,经济压力确实小了很多。现在生活开销大,动不动上百块一节的辅导课,对很多工薪家庭是个不小的负担。五十块钱,可能就是一餐外卖的钱,却能换来孩子一小时有针对性的辅导,很多家长觉得值得一试。
再从教的孩子这边看,他们自己还是学生,刚从那个学习阶段过来不久,对知识点和难点记得特别清楚。讲解的时候,他们用的语言和思路,跟小弟弟小妹妹们几乎是同步的,没什么距离感。
而且你别看他们年纪小,很多“小老师”还挺有办法的。有个叫李明的初二男生,每次来都给小朋友带个小贴纸或者自制的小奖状,孩子做完题就奖励一下,把学习变得跟玩游戏似的。小朋友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。
当然了,肯定会有人担心,初中生自己学业也重,能有足够的耐心和经验吗?这确实是个实际问题。我听几位家长说,他们在选择的时候会多留个心眼,比如先看看“小老师”近期的成绩单,或者安排一次试讲,观察一下孩子是否喜欢这个哥哥姐姐的讲课方式。
这种家门口的、接地气的互助形式,好像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一种小小的良性循环。成绩好的孩子通过教别人,把自己学过的知识重新梳理一遍,基础打得更牢;遇到不会讲的题目,他们还得自己去查资料、问老师,这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。
而被辅导的小学生呢,不只觉得是在上课,更像是有个优秀的学长学姐在做榜样。这种榜样的力量,有时候比单纯学会几道题更重要。
前几天又在小区里碰到张姐,她高兴地说萌萌的数学单元测试破天荒考了九十多分。“更重要的是,她现在对数学没那么排斥了,”张姐笑着说,“每个周六都盼着那个小姐姐来,俩人有说有笑地就把课上了。”
看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尝试这种互助模式,我发现这不只是简单的补课,更像是一种社区里的温暖互动。它可能没有专业机构那么系统,却多了一份人情味儿和灵活性。在这个什么都讲究效率和成本的时代,这种接地气的互助,或许正悄悄改变着我们身边的教育生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