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会喝茶上课资源群,品茶学习交流群组
最近总听茶友们提起一个地方——四会喝茶上课资源群。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名字时我还琢磨,这到底是喝茶的地方还是学习的地方?后来被朋友拉进去才发现,原来这里藏着不少宝贝。
群里每天都很热闹,早上六点就有茶友分享冲泡凤凰单枞的水温秘诀,下午常有人讨论如何辨别普洱年份。上周叁有位云南茶农直接开了个语音直播,教大家通过叶底判断古树茶品质,那干货多得呀,我赶紧抓过笔记本记了满满叁页。
茶杯里的知识库
记得有回我在茶店遇到款安溪铁观音,闻着香但总觉得哪里不对。在品茶学习交流群组里发了张照片,马上有位老师傅提醒:“你看这叶片卷曲度不够自然,怕是机器压得太紧。”后来又视频看了茶汤颜色,果然发现了问题。这种随时能请教的便利,比翻书查资料快多了。
群文件里攒着好多珍贵资料,从《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图解》到《茶具养护手册》,都是茶友们自发整理的。有个大学生还做了套《中国茶区分布动画演示》,把六大茶类的产地标得明明白白,连我这种方向感不好的人都能看懂。
最让人惊喜的是,群里每月都有线下茶会预告。上周日的紫砂壶鉴赏课就在邻市的茶文化馆,我特意坐高铁去参加,不但亲手试了顾景舟的仿品,还认识了两位收藏界前辈。现在咱们约好了下个月去宜兴参观制壶工坊,这样的机会平时可真不好找。
其实刚开始接触茶道时,我总觉得这门学问太深。光是记住不同茶类的发酵程度就头大,更别说那些复杂的冲泡手法了。但现在有了这个品茶学习交流群组,遇到问题随时能问,经常泡着茶刷着手机,突然就看到条特别受用的小技巧。
前几天群里在传授盖碗防烫手法,九十岁的陈奶奶发了段视频:她布满皱纹的手稳稳握着盖碗,边演示边说“姑娘你看,手指要放在这里,像拈朵兰花似的”。这种代代相传的温暖,是再多书本都给不了的。
茶友们常说,我们这群人就像现代版的文人雅集。只不过从前是在竹林溪边吟诗作画,现在靠着网络就能聚在一起品茗论道。昨天还有位杭州茶友寄来今春的龙井群体种,大家在群里接力晒冲泡视频,从玻璃杯到紫砂壶,比较着不同器具的表现力,热闹得像是开了场云端茶会。
有时候深夜翻看聊天记录,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细节。比如凌晨两点还有人在讨论宋代点茶法,清晨五点已经有人晒出煮水壶冒热气的照片。这群爱茶的人啊,仿佛永远不知疲倦,总被那缕茶香牵绊着。
如果你也喜欢喝茶,不妨找个这样的品茶学习交流群组试试。不必担心自己是新手,这里多的是热心肠的老茶客。毕竟喝茶这件事,从来都是越分享越有味道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