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州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胶州站旁小街游玩场所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1:07:55 来源:原创内容

刚出胶州车站,热浪就扑面而来。我拖着行李箱站在广场上,看着导航地图上那些弯弯曲曲的细线,心里直打鼓——这些小巷子真像当地人说的那么有意思吗?

拐进第一条巷子,暑气突然就消了大半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旁的老槐树把阳光筛成细碎的金箔,洒在斑驳的墙面上。有个大爷坐在马扎上摇蒲扇,收音机里咿咿呀呀放着茂腔,那调子悠悠的,把时光都拉长了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再往里走,香味先飘了过来。那是炸酱面和韭菜盒子的味道,混着刚出锅的炉包香气。几个小学生蹲在墙角逗猫,书包随意甩在身后。猫也不怕人,懒洋洋地翻个身,继续打盹。我突然觉得,胶州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或许不在某个具体的点位,而是藏在这种日常的褶皱里。

卖糖画的老人家手法熟练,勺子一倾一收,小金龙就成形了。他看我站了半天,笑呵呵地问:“来一个?”我摇摇头,他却已经做起新的来:“看着玩也行。”

往前走几步,发现个有趣的现象——这些巷子看似相通,却各有各的性格。有的巷子满是小吃摊,油锅滋啦作响;有的安静得出奇,只听见风吹树叶的沙沙声;还有的巷子藏着老手艺人的铺子,编竹筐的、修钟表的、做木工活的,都还在用着父辈传下来的工具。

在胶州站旁小街游玩场所中,最让我惊喜的是个不起眼的旧书店。书架快顶到天花板了,老板正踩着梯子找书。阳光从木格窗斜斜地照进来,能看见灰尘在光柱里慢慢飞舞。我随手抽了本旧杂志,居然是二十年前的《胶州文艺》。

转角遇到的故事

快到巷子尽头时,听见一阵叮叮当当的敲打声。循着声音找去,是个修理自行车的铺子。老师傅满手油污,正给一辆老式二八大杠换轮胎。他抬头擦汗时看见我,朝旁边的板凳努努嘴:“站着累,坐会儿。”就这样,我听着他讲这条巷子的变迁,从以前的土路讲到现在的石板路,从巷口的供销社讲到现在的便利店。

他说得兴起,指着对面紧闭的木门:“那家以前是裁缝铺,我年轻时第一套西装就是在那里做的。”现在铺子关了,改成了民宿,但门楣上“精心剪裁”的字样还隐约可见。

傍晚时分,巷子渐渐热闹起来。下班的人拎着菜匆匆走过,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逐嬉戏。炊烟从各家厨房飘出来,混着炒菜的香味。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当地人总爱在这些巷子里转悠——这里藏着胶州最地道的市井生活。

路灯次第亮起,给青砖墙镀上暖黄的光晕。我慢慢往回走,心里盘算着明天还要再来仔细转转。毕竟,这样的巷子需要慢下来才能真正读懂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