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旧18岁学生一小时50元,少年家教辅导每时50元
最近在个旧的朋友圈里,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信息:“找个靠谱家教,价格好商量。”而偶然看到“个旧18岁学生一小时50元”这条消息时,我忍不住多留意了几眼。
这位同学是我邻居家的孩子,今年刚考上省重点大学。说起来挺有意思,他决定做家教的原因特别简单——想攒钱给爸妈买份生日礼物。刚开始他也不好意思开口报价,后来问了学长才知道,这个收费在个旧算是很合理的。
为什么偏偏是50元?
我和他聊过这个问题,他算了一笔账:现在去奶茶店打工时薪也就20元左右,而家教需要提前备课,路上还要花时间。综合考虑下来,50元这个数目既不会让家长觉得太贵,又能体现知识付出的价值。他笑着说:“总不能比外卖小哥挣得还少吧?”
记得第一次试讲时,他紧张得手心冒汗。教的是个初二男孩,数学成绩在及格线徘徊。他特意把游戏里的术语编进例题,什么“技能冷却时间”对应行程问题,“装备升级”对应函数曲线。没想到这孩子居然听进去了,期中考试数学破天荒考了78分。
现在找他补课的已经排到了下个月。有个家长还特意叮嘱:“就要那个少年家教辅导每时50元的同学。”看来在个旧这个地方,靠谱的家教确实挺受欢迎。他最近还在研究怎么把物理题讲得更有趣,说是要用实验视频来代替枯燥的公式推导。
其实这样的故事在身边越来越常见。现在家长选择家教时,不再只看重名校光环,更在意能不能和孩子聊到一块儿去。年轻家教们也有自己的优势——他们更懂现在的课本变化,知道学生容易在哪个知识点卡壳。
说到少年家教辅导每时50元这个标准,它似乎正在成为个旧地区的市场行情。不过要维持这个价格,得拿出真本事。比如有个学生最近在教英语时,自创了“电影片段跟读法”,把《疯狂动物城》的对话编成口语练习,孩子们都抢着来上课。
傍晚路过小区广场时,常能看到背着书包的年轻身影匆匆走过。他们或许是赶着去给学生上课,或许刚结束一天的课程。这些用知识创造价值的年轻人,正在用自己的方式,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。而那个“一小时50元”的数字背后,承载的不仅是劳动报酬,更是对知识价值的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