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水磨工作室喝茶,水磨茶室洽谈合作
最近朋友老张神神秘秘地约我,说是有个特别的地方要带我去。我本来以为就是普通的茶馆,结果到了才发现,这里和想象中不太一样。
门面挺朴素,就挂着“水磨工作室”的木牌。推门进去,空气里飘着茶香,还夹杂着淡淡的木料味道。靠墙摆着几个传统水磨,石轮静静躺着,旁边散落着些木料半成品。这地方,乍一看像个手工作坊,细品又觉得是间茶室。
茶水里的慢节奏
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哥,正在不紧不慢地磨着木料。见我们进来,他放下手里的活,烧水泡茶。“别急,先喝杯茶。”他说着,手法娴熟地温壶、置茶、冲泡。茶汤清亮,入口回甘。
我看着他那气定神闲的样子,突然觉得,现代人都活得太赶了。约人谈事,不是去咖啡馆就是去饭店,匆匆忙忙的,好像慢下来就是浪费时间。而在这里,光是喝茶这个前奏,就已经让整个人放松下来了。
老张和老板显然是熟客了。他们聊着最近做的几个木器,语气轻松自在。我这才注意到,墙上挂着不少木艺作品,每件都透着匠人的用心。
意想不到的合作火花
茶过叁巡,老张终于说起正事。他想和工作室合作开发一个新系列的木器。要是在平时,我们可能就直接进入谈判模式了——预算、工期、分成,一条条摆出来讨价还价。
但在这儿,事情变得不太一样。老板没急着谈条件,而是拿出几块木料样品,让我们摸摸质感。他一边泡第二道茶,一边讲这些木料的来历,讲不同的木性适合做什么器物。老张也打开话匣子,说起他的设计灵感。
说来也怪,就在这喝茶聊天的过程中,合作的想法自然而然地冒出来,越来越清晰。我忽然明白了,为什么老张非要约在这里谈事情。
在这个空间里,水磨工作室喝茶已经不只是简单的休闲,而成了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。手里的茶杯是温的,谈话是暖的,连谈生意都少了几分功利,多了几分人情味。
打磨需要时间
老板又去转动那个水磨了,石轮缓缓碾过木料,发出沙沙的声响。“木头这东西,”他头也不抬地说,“急不得。就像喝茶,得一道一道地品。”
这话让我想了很久。现在的人啊,什么都求快,巴不得今天有个想法明天就能变现。可是好的合作,不就像这水磨工作室里的木器吗?需要慢慢打磨,需要彼此了解,需要在喝茶的间隙,让想法自然成熟。
那天我们聊了很久,从合作聊到各自的生活,从木艺聊到茶道。离开时已是黄昏,夕阳给工作室镀上一层金色。合作的具体细节其实还没完全敲定,但奇怪的是,我们都觉得这事能成。
后来我常想,也许最好的合作,就是这样在水磨茶室洽谈合作中慢慢酝酿出来的。它不像是谈判,更像是一种互相的理解和认同。在茶香和木香交织的空间里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不知不觉就拉近了。
现在每次经过类似的工作室,我都会想起那个下午。那些在水磨声中慢慢展开的对话,那些在茶香里渐渐清晰的想法,都成了我记忆中特别温暖的一部分。或许,这就是传统空间在现代社会里的独特价值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