潞城大学城学生约茶,学子相聚品茶时光
周末下午叁点,潞城大学城那家叫"茶言观色"的小馆子已经坐得满满当当。穿格子衬衫的计算机系男生和抱着素描本的美术生挤在同一个角落,玻璃壶里的金骏眉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,把整个屋子熏得暖融融的。
说真的,你很难在大学城其他地方看到这么奇妙的画面——不同学院的人居然能凑在同一张桌子前。小李把笔记本电脑转向对面:"学姐快帮我看看这个设计图,你们建筑系是不是都学这个?"扎马尾的女生接过鼠标,顺手给他续了半杯凤凰单丛:"你这渲染参数得调调..." 旁边文学院的几个学生本来在讨论宋词,突然插话:"其实李清照写过'酒阑更喜团茶苦',古人聚会也离不开茶呢。"
茶香里的烟火气
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叔,边擦茶海边乐:"这些孩子啊,刚开始来都是为了WiFi,现在倒好,辩论社改PPT的、考研党分享笔记的, last order时间越来越晚。"他记得有个腼腆的医学生,连续来了两个月才敢加入隔壁桌的读书会,现在已经是茶话会固定成员了。
说来也怪,明明隔两条街就有连锁咖啡店,大家偏爱上这儿。经济系的小王正给学弟传授经验:"你们组队参加创业大赛,约在这儿准没错。上周我们在这讨论到十点,光茶就喝了叁泡,方案愣是磨出来了。"他晃着手机里刚收到的项目通过通知,眉飞色舞地说比在教室开会效率高多了。
窗外梧桐叶飘到窗台上,英语系的女孩把茶叶渣收进陶罐:"别扔呀,待会儿我带回去做茶香手工皂。"她上周刚用茶渣养的多肉被传阅一圈,现在半个店的人都学会这招了。这种不经意间流淌的温暖,比任何刻意的社交都来得自然。
暮色渐浓时,茶台边传来吉他声。大叁的学长在教新生弹《童年》,走音的地方引起阵阵善意的哄笑。玻璃门上水汽朦胧,倒映着年轻人碰杯时晃动的光影,那些对于未来的焦虑、成长的烦恼,似乎都在这氤氲茶香里变得柔软起来。
路灯次第亮起,有人拎着半包没喝完的铁观音起身,约好下周同一时间再来。茶海里的水还在保温座上微微沸腾,像这些年轻故事里永不冷却的温度。或许很多年后,他们还会记得这个下午——记得潞城大学城学生约茶的时光里,曾有茶香穿过青春的指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