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尔木小妹24小时喝茶,格尔木姑娘全天候饮茶时光
你有没有想过,在昆仑山脚下的格尔木,那些围着茶台转的姑娘们是怎么过日子的?说来也挺有意思,我第一次在格尔木老城区看见茶馆里忙前忙后的姑娘时,还以为她们是临时帮工。后来才发现,这儿的茶客们管所有茶馆女招待都叫"小妹",就像成都人喊"幺妹"那样亲切。
清晨六点的茯茶香
天还没亮透,古城区的老茶馆已经亮起暖黄的灯。穿碎花围裙的小妹正把茯茶块掰进冒着热气的铜壶,茶汤在壶里咕嘟咕嘟地翻滚。有个戴白帽子的老爷爷每天都这个点来,他总说:"丫头,给我熬浓些,得撑到晌午呢。"小妹就会多抓把茶叶,顺手把蒸好的花卷放在他手边。这种默契,怕是已经持续了好些年。
其实格尔木人喝茶特别讲究时辰。早上要喝暖胃的茯茶,午后换成解腻的叁炮台,到了深夜又是安神的红枣茶。难怪要格尔木小妹24小时喝茶轮流照应着,她们得记住每位熟客的偏好——王师傅的茶要加叁颗冰糖,李阿姨的八宝茶不能放枸杞...
午后叁点的故事会
日头最毒的时候,茶馆反倒最热闹。跑运输的司机们在这歇脚,边吹着电扇边和小妹唠嗑。有个扎马尾的姑娘特别会来事,给客人续茶时总能接上话茬:"张叔你这车昆仑玉往西宁拉,可得用我们这的砖茶解乏呀。"她转身从柜台底下掏出个布包:"这是我家晾的杏干,配茶正好。"
这些姑娘们的手从来闲不住。这边刚给客人添了水,那边又要收拾茶具。有个大姐和我聊天时说:"我们格尔木姑娘全天候饮茶时光,看着是在伺候茶水,其实是在织人情网哩。"她指着窗外走过的行人:"你瞧,卖果子的维吾尔族大娘,修车的四川师傅,都爱来这儿坐坐。这壶茶煮着煮着,就把天南地北的人都煮到一处了。"
记得有次深夜路过,看见个小妹在给环卫工人热茶。那人推着清扫车满脸疲惫,小妹却笑着说:"阿姐进来暖暖,刚熬的姜枣茶不收钱。"那一刻突然觉得,这24小时亮着的茶馆,倒成了这座城市的守夜人。
月光下的茶摊
夏夜的八九点钟,茶馆会把桌椅摆到院坝里。这时候常能看到几个下班的姑娘围坐着喝自己调的茶,有时是玫瑰花酱调的,有时是沙棘汁兑的。她们管这个叫"试新方",要是味道好,第二天就会推荐给客人。有回我尝过她们用野枸杞和薄荷叶泡的凉茶,确实比超市卖的饮料爽口多了。
这些姑娘们说起茶经头头是道:"咱格尔木水质硬,茯茶最相宜""冬天要在茶里放胡椒驱寒"...但她们更懂得的是怎么从茶碗里照见人生。有个叫阿依夏的姑娘说得妙:"你看这叁炮台,桂圆红枣是甜的,菊花是清的,茶叶是苦的——像不像人过日子?"
茶馆的灯光渐渐暗下去时,守夜的小妹会泡上最后一壶茶。茶香飘过空荡荡的街道,偶尔有晚归的人进来喝杯热茶。这时候的茶桌像是城市的港湾,而那格尔木小妹24小时喝茶的守候,成了这个高原小城最温暖的印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