嵊州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校园后巷品茶时光
黄昏时分走进嵊州女子学院后街,老榕树的气根轻拂过白墙,空气里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这条不足百米的小巷藏着叁家茶室,门脸都朴素得像是从岁月里自然生长出来的。
最里间那家"竹影茶寮"的木门虚掩着,推门时铜铃叮咚一响。老板娘正在给青瓷壶醒茶,水汽蒸腾中抬头一笑:"还是凤凰单丛?"她总记得熟客的偏好,就像记得每把紫砂壶的脾气。
茶杯里的慢时光
坐在靠窗的位置,看茶叶在杯中缓缓舒展。这条后街的奇妙之处在于,明明与教学楼只隔着一道围墙,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时空。窗外偶尔飘来琴房的练习曲,与壶中水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。
常来的林老师捧着茶盏说,她在这喝了十二年茶。当年跟着导师来,现在带着学生来。茶味没变,变的只是窗外木棉开了又谢。"有些味道啊,得用时间慢慢品。"她转动着手中的茶杯,釉色已被岁月温养得如玉般润泽。
隔壁桌几个女生在分享新采的龙井,清脆的笑声惊醒了打盹的狸花猫。她们说这是期末考前的小仪式,来这里喝杯茶,翻几页书,心就静下来了。其中穿蓝裙子的姑娘告诉我,这儿的茶有种特别的滋味——像是把校园里所有的青春故事都泡进了茶汤里。
暮色渐浓时,茶寮点亮了纸灯笼。透过格窗能看见茶客们模糊的身影,有的在静静读书,有的低声交谈。老板往小炭炉里添了块新炭,火苗噼啪作响,映得他脸上的皱纹格外温柔。
走出茶寮时月亮已挂上屋檐。回头望去,暖黄的灯光从木格窗里漏出来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这条后街的茶香还会继续飘散下去,陪着每一届学子从青涩走到成熟,把平凡的日常酿成记忆里最绵长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