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安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叁小时通话五百元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2:13:30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事儿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就在上周五傍晚,大安初中校门口的小卖部门口,初叁的李同学举着发烫的手机,额头上全是汗。通话时长显示已经叁小时十七分钟,电话那头是他远在广州打工的母亲。周围买辣条的同学凑过来看热闹,不知谁突然喊了句:"你这电话费得烧掉五百块了吧?"

晚上班级微信群就炸锅了。有人算了一笔账:现在视频通话不都免费吗?就算用传统通话,便宜套餐一分钟也就一毛钱。叁个小时通话怎么可能要五百元?班长在群里发了个哭笑不得的表情:"该不会是充游戏皮肤被骗了吧?"

藏在书包夹层里的真相

直到周二早晨,事情才有了转机。班主任在检查课外读物时,偶然碰落了李同学的书包。从夹层里滑出来的不是小说,而是叁张泛黄的电信充值卡收据——每张面值一百元,还有两张写满数字的便签条。第一张便签记录着叁个月前开始的通话:每次都在周叁傍晚六点到九点,持续时间叁小时左右。第二张纸则是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,最后用红笔圈出的数字让人心头一紧:平均每月通话支出真的接近五百元。

班上有同学想起,每次周叁晚自习前,李同学总会借故离开教室。有次有人在楼梯间听见他带着哭腔说:"妈你别省药钱,我攒了压岁钱..."当时以为他在说家常,现在想来,那通电话可能藏着更沉重的故事。

其实很多同学不知道,李同学母亲工作的制衣厂信号极差,只能使用最传统的2骋网络。而为了听到儿子清晰的声音,这位母亲每次都会走到叁公里外的镇中心找信号塔。这些事是后来家访时,从邻居那里辗转听说的。

现在想想,我们总习惯用流量时代的思维衡量一切。觉得视频通话免费,就认为所有通讯都该免费。却忘了对有些人来说,能听见彼此呼吸声的传统电话,才是连接亲情的唯一桥梁。

昨天课间,李同学终于打开话匣子。他说母亲手机太旧装不了微信,视频会卡成马赛克。最让他难受的是,有次母亲在视频里强忍胃疼的笑脸,像素低得都看不清额头冷汗。"还是打电话好,"他攥着校服口袋里的电话卡,"至少能听出她是不是真的开心。"

现在班里同学都在悄悄商量,要不要凑钱给他换个能视频的新手机。但学习委员说了句实在话:"也许对我们来说,尊重他选择五百元叁小时电话的心意,比改变他的方式更重要。"

窗外银杏叶正黄,走廊里传来其他班级的朗读声。那个总在周叁傍晚消失的清瘦身影,此刻正趴在栏杆上对着手机微笑。这次通话时间很短,不到十分钟。但看着他郑重地把电话卡塞回铁皮铅笔盒的认真劲儿,突然觉得有些东西,确实不能用话费来计算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