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安火车站小巷子200一次,北安站旁胡同200元一回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7:22:25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路过北安站,听到两个等车的大叔在闲聊。一个说现在这火车站周边啊,跟十年前完全两个样。另一个摆摆手说,哪儿变了?你看那出站口右拐的小巷子,不还那样么,一到晚上就有人蹲在墙根抽烟,路灯忽明忽暗的。

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冬天在这儿碰到的事。那天晚上十点多,我刚送完朋友,正要往公交站走,有个穿棉睡衣的大姐从巷子阴影里挪出来。她两手揣在兜里,说话时呵出白气:“住店不?便宜,一晚上六十。”我摇摇头,她又压低声音:“那要别的服务不?就在前面那栋民房。”

巷子里的生意经

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,巷子深处有栋自建楼,墙皮掉得厉害。叁楼窗户透出粉红色的光,窗帘没拉严实。当时心里咯噔一下,这情形太熟悉了——在不少老火车站周边都见过类似的。这些藏在背街小巷的生意,总打着各种幌子,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。

大姐见我没马上走,又凑近两步:“很安全的,都这个价。”她右手比了个二,又翻了一下。这手势我懂,在北安站这一带,两百块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标价。后来跟开出租的表弟吃饭,他笑着说这事儿早不是秘密了,他们跑夜班的都知道,那条巷子晚上比白天热闹。

有个在附近开小卖部的大爷说得更直白。他说这些做生意的精得很,从来不站大街边上拉客,专挑那种能一眼看到主路,但主路上的人不太注意的角落。而且他们很会看人,专挑独自赶路的、背着大包小包的、站在路边看手机地图的——这些都是可能需要找地方歇脚的外地人。

其实想想也挺唏嘘的。这些藏在北安站旁胡同里的生意,成了某种地下经济。你说它违规吧,确实;可它就这么顽强地存在着,像墙缝里长出的杂草,春风吹又生。有时候半夜看到那些昏暗巷口闪烁的烟头,你会想,这背后又是谁家的丈夫,谁的父亲?

上个月和居委会的人聊天,听说他们最近在整治这些“200元一回”的乱象。但那人偷偷跟我说,难啊,这边刚清理完,过几天又冒出来。有需求就有市场,这话虽然不太好听,但确实是这个理。那些刚下火车身上没多少钱的,或者就想图个方便的,很容易就被这个价格吸引过去。

现在每次晚上经过北安站,我都会下意识地往那条巷子看一眼。路灯换成了更亮的尝贰顿,墙也新刷了白,可总感觉有些东西根本没变。那个穿棉睡衣的大姐再没见过,但总会有别的人站在那个位置,用同样的手势,说着同样意思的话。这条巷子就像火车站的一块胎记,洗不掉,也遮不住。

有天和一位老北安人聊起这事,他点着烟说,从他还是个小伙子时,这站周边就有这些营生。形式可能变了,以前是直接拉人到地下室,现在改成民房;价格也从几十涨到了两百,但本质还是老样子。火车站嘛,他说,永远是流动人口最多的地方,永远有人需要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服务。

最近听说那片要拆了改建商业广场,不知道到时候这些巷子里的生意会搬到哪里去。可能转移到另一条街,也可能换个更隐蔽的方式。但只要北安站还在,那些“200元一次”的故事,大概就会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着吧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