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州同城饮茶,化州同城品茶交流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01:30:28 来源:原创内容

昨天早上在菜市场碰到老邻居陈伯,他拎着刚买的菜心乐呵呵地问我:“周末去不去文化广场那边饮早茶?新开了家茶楼,虾饺能吃到整只虾仁!”这话让我突然意识到,咱们化州人打招呼的方式不知何时从“吃了吗”变成了“去哪饮茶”。

茶楼里的百味人生

要说化州同城饮茶最热闹的地方,还得数河西老城区的几家茶楼。清晨六点半,穿着白背心的老人家已经拿着报纸在等位,服务员推着冒着热气的餐车在桌椅间灵活穿梭。肠粉淋上特制酱油,凤爪蒸得软糯入味,这些老味道几十年都没变。李记茶楼的老板边记账边说:“街坊们来这不光为填饱肚子,更多是惦记着这份人情味。”他记得常客的喜好——王老师要普洱浓一点,刘阿姨的萝卜糕不要葱。

现在年轻人也爱上这种慢节奏。在江北新区上班的小林周末常约朋友去喝午茶:“在写字楼里喝星巴克,还不如在茶楼边吃红米肠边聊项目。”他们把这叫做“粤式下午茶”,用手机拍下晶莹剔透的虾饺发朋友圈,不知不觉让化州同城品茶交流在年轻人中火了起来。

上周在旧法院旁的社区茶室,我遇见带着孩子来体验的年轻父母。五岁的小女孩踮脚看着师傅拉茶,茶壶悬空划出琥珀色弧线。她妈妈笑着说:“让孩子知道化州人除了化橘红,还有这么生动的饮茶文化。”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去茶楼,他总用筷子蘸着普洱茶让我尝第一口。

茶点也在悄悄变化。传统茶楼依然坚持手工制作,新兴茶室则开发出橘红桂花糕这类创意茶点。解放路那家开了叁十五年的老店,第叁代店主把爷爷的秘方簿翻得卷了边:“虾饺还是按老方法用新鲜竹笋,但新增了低糖版本。”这种传承中的创新,让化州同城饮茶文化始终保持着活力。

夜幕降临时,灯亮起来的茶楼又是另一番景象。晚茶时段常能看到组团来的游客,跟着本地人学“叩指谢茶”。文化馆的志愿者会在周末来开设免费茶艺课,用带化州口音的普通话讲解:“咱们化州人冲茶,讲究水要滚烫,茶要浓香。”这些细微处的坚守,让每个参与化州同城品茶交流的人,都能触摸到城市脉搏的温度。

茶凉了再续,人走了还会再来。或许正是这种融入日常的陪伴,让饮茶成了化州人生活中最自在的仪式。明天清晨,茶楼蒸笼冒出的白雾,依旧会笼罩着这座小城最初的醒来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