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匀那里有站小巷,都匀何处有站巷
都匀那里有站小巷
那天和朋友喝茶,他突然问我:“你知道都匀那里有站小巷吗?” 我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,这名字听着既熟悉又陌生。作为一个在都匀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人,竟被这个问题问住了。
说实话,都匀这座城市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。每条街道似乎都藏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。我努力在记忆里搜寻,隐约记得小时候听老人提起过老城区有些窄窄的巷道,当地人习惯用“站巷”来称呼。可具体在哪里,真得好好想想。
隔天我特意去了老城区转悠。沿着石板路慢慢走,两旁是有些年头的砖木房子,阳台上晾着衣裳,偶尔传来炒菜的香味。我问路边下棋的大爷:“您知道站小巷在哪儿吗?”大爷手里的棋子举到半空,眯着眼想了想:“往前走到第叁个路口右转,再左转,看到那棵老槐树就是了。”
按照大爷指的路线,我果然找到了一条窄窄的巷子。巷口确实有棵老槐树,枝叶茂盛,树干得两人合抱。说来也巧,这条巷子在地图上还真不太好找,要不是当地人指点,恐怕真要错过了。
站在巷口往里望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侧的墙壁爬满了青苔。有位大姐正坐在自家门口择菜,我上前搭话,她笑着说:“这条巷子可有年头了,我嫁过来的时候就在这儿。以前巷子窄,两个人相遇都得侧着身子过,所以叫站巷。”她说话时手上的动作没停,豆角掰得咔嚓作响。
往巷子里走了几步,空气突然凉爽起来。两边房屋的屋檐几乎要碰在一起,只留下一线天光。我突然明白了“站巷”的另一种含义——在这里,你会不自觉地停下脚步,细细感受这份难得的宁静。
巷子深处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理发店,老师傅正在给客人修面。店里的陈设还保持着上世纪的模样,镜框都有些发黄了。老师傅说,他在这条巷子理发理了半辈子,见证了多少孩子的成长,也送走了不少老人。
再往里走,遇到几个在玩弹珠的孩子。他们嘻嘻哈哈地追逐,那清脆的笑声在巷子里回荡。这场景让我恍惚回到了童年,那时的我们也是这样在小巷里疯跑,直到母亲喊吃饭的声音响起。
站在巷尾回望,忽然觉得都匀何处有站巷这个问题,似乎没那么重要了。这样的巷子在这座城市里可能不止一条,每一条都承载着不同的记忆和故事。重要的是,它们都在那里,静静地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。
那天我在巷子里逗留了很久,直到夕阳把青石板染成金色。临走时又遇到那位择菜的大姐,她笑着说:“下次来,我给你讲讲这巷子更早时候的故事。”我点点头,心里已经决定要常来看看。
回家的路上,我慢慢走着,想着这条看似普通的小巷。它就像这座城市的一个缩影,不张扬,不喧哗,却自有其韵味。或许有一天,这些巷子会随着城市发展而改变,但至少现在,它们还保持着最初的模样。
朋友后来打电话问我找到没有,我笑着说找到了,还收获了不少故事。他在电话那头也笑了,说改天要一起去转转。是啊,这座城市里还有多少这样的地方等着我们去发现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