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城喝茶上课群,宜城品茶学习小组
最近总听人提起“宜城喝茶上课群”,心里还挺纳闷的,喝茶就喝茶,怎么还上课呢?直到朋友拉我进了群,才发现这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。群里每天热热闹闹的,大家不光聊茶叶,还互相交流泡茶的手艺。
记得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是在城南的茶室。木桌竹椅,冒着热气的紫砂壶,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茶香。李姐是当天的值班老师,她边烫茶杯边说:“咱们这宜城品茶学习小组啊,就是让大家在喝茶中找点乐子,顺便学点实在东西。”她冲第一泡铁观音时,整个屋子瞬间香了起来。
从陌生到熟悉的一杯茶
坐在我旁边的是个年轻妈妈,她说平时带孩子太忙,只有来这里才能安静地喝杯茶。对面的大爷退休前在厂里干活,现在最享受慢慢品茶的过程。我们这群人,要不是因为这个喝茶上课群,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坐在一起。
王哥是群里的热心人,总爱分享他的“失败经验”。有回他带了据说是顶级毛尖,结果泡出来苦涩难喝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找原因,发现是水温太高了。“对啊对啊,”王哥拍着大腿,“我这急性子,水还没凉就冲了。”这种实实在在的经历,比什么教材都管用。
说来也怪,同样是那片茶叶,不同人泡出来味道还真不一样。刘老师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到现在:“茶如人生,急不得也慢不得。”快了,茶香出不来;慢了,茶就凉了。这话听着简单,里面都是过日子的道理。
最近群里在搞“一周一茶”活动,每周重点学习一种茶。这周是普洱茶,大家纷纷晒出自己泡的茶汤,交流心得体会。小张发了张照片:“我这茶汤怎么这么浑浊?”马上有人回复:“是不是撬茶时碎末太多了?”这种即时互动,让学习变得生动起来。
在这个宜城喝茶上课群里,我不仅学会了怎么品茶,更重要的是找到了生活的节奏。现代人总是忙忙碌碌的,连喝口水都像在完成任务。而在这里,大家愿意花一个下午,就为品明白一泡茶的前味、中味和后味。
上周新来的小赵不好意思地说,她分不出不同山头的普洱茶有什么区别。李姐笑着给她倒了叁杯茶:“别急,先喝喝看,感觉一下。”小赵闭上眼睛细细品味,忽然睁大眼睛:“这个...这个好像更甜一点?”看到她那个恍然大悟的表情,大家都笑了。这种成长的瞬间,在群里每天都在发生。
茶还是那片茶,水还是那壶水,但因为有了这群人,有了这个宜城品茶学习小组,普通的喝茶变得有了温度。也许这就是为什么,这个群能吸引那么多人参与的原因吧。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杯茶,找到那份喧嚣生活中的宁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