耒阳火车站后面的巷子怎么走,附近街巷路线指引
耒阳火车站后面的巷子怎么走
刚出耒阳火车站闸机,就听见有位背着编织袋的大叔在问工作人员:“师傅,火车站后头那些巷子该怎么走啊?”工作人员顺手往西出口方向指了指:“从这边下去,绕到站房背面就是。”这个场景让我想起第一次来耒阳时,也曾在出站口转悠了半天找不到北。
其实要找火车站后面的巷子,最省事的办法是跟着本地人走。上次我看见有位拎着菜篮子的阿姨往地下通道走,就跟着她穿过略显昏暗的通道,约莫五分钟光景,眼前突然豁然开朗——青石板路纵横交错,晾衣绳在巷子上空飘荡,这就是传说中的站后巷弄区了。
这些巷子很有意思,虽然紧挨着火车站,却自成一片天地。红砖房挨着水泥楼,墙角青苔长得正旺。有户人家在窗台养了十几盆茉莉,路过时能闻到若有若无的香气。巷口修单车的老伯说,他在这住了叁十多年,当初铁轨还没扩建时,这片儿更热闹。
要是从站前广场直接绕行,会经过一家开了二十年的米粉店。他家的碎肉粉汤汁特别鲜,很多跑车的师傅都会顺路端一碗。从米粉店右手边拐进去,能看见叁道并排的巷子,最左边那道通往社区菜场,中间通向居民区,右边则连接着几间老式茶馆。
记得有回下雨,我在巷子里迷了路,幸亏遇见个放学的小学生。孩子撑着伞把我领到主路上,还说他们经常在巷子里玩捉迷藏。这些蜿蜒的巷道对陌生人来说像个迷宫,对住惯的人却是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场。
最近巷子口新装了蓝色路牌,标着“站后北一巷”“站后北二巷”这样的名称。不过老人们还是习惯用老地名,比如“裁缝铺拐角”“大榕树那头”。要是问路时听到这样的指路方式,千万别觉得困惑,这恰恰是最地道的指引。
黄昏时分是巷子最有味道的时候。家家户户开始做饭,炒辣椒的香气从窗口飘出来。下班的居民提着公文包慢悠悠往里走,偶尔在杂货店门口停下买瓶酱油。这时候的巷子既保留着旧时光的痕迹,又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。
有次我特意站在巷子交叉口观察,发现虽然巷道狭窄,但摩托车、行人来来往往却秩序井然。住在叁楼的大姐从窗口用绳子吊着篮子买豆腐,楼下小贩熟练地接过钱,把豆腐放进篮子里。这种独特的交易方式,恐怕只有在这样的老巷子才能见到。
如今火车站周边建起了新商圈,但这些背街巷弄依然保持着原来的节奏。青瓦屋檐下挂着鸟笼,收音机里放着花鼓戏,石板缝里钻出倔强的野草。若想真正感受耒阳的市井味道,不妨来这些巷子里走走,比起崭新的商业街,这里藏着更生动的城市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