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锦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子课余茶香时光
清晨七点半的校园,空气里还带着些露水的湿润。教学楼叁楼那间朝东的教室,窗台上的茉莉花茶正飘着若有若无的香气。坐在靠窗位置的李铭放下书包,不慌不忙地从保温杯里倒出半杯温热的绿茶。这已经是他在这所北方小城读高中的第叁个年头。
说来也怪,富锦这地方既不产茶,喝茶的传统也算不上浓厚。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学生之间悄悄兴起了品茶的风气。班长王倩是这股风气的发起人之一,她父亲在云南工作,每年清明前后都会寄来当年的新茶。“最开始就是觉得上课容易犯困,带点茶提神,”她一边说着,一边小心翼翼地往玻璃杯里放入几根碧螺春,“后来发现,喝茶这件事本身,就能让人静下心来。”
茶香里的课余时光
下午四点半,放学铃声响起。教学楼后的那棵老槐树下,渐渐聚拢了几个学生。有人捧着搪瓷缸子,有人拿着简单的玻璃杯,还有人用的是带滤网的旅行茶杯。这儿成了他们每天雷打不动的“茶叙时光”。
“我妈刚开始还说我装模作样,”高二的张磊笑着晃了晃手里的普洱茶,“后来尝了我泡的熟普,居然让我下次多泡点带回家。”周围的同学都笑起来,空气中弥漫着不同的茶香——绿茶的清新、红茶的醇厚、偶尔还有菊花茶的淡雅。
这些十六七岁的年轻人,在茶香的陪伴下,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。物理题做累了,抿一口茶,看看窗外的云;背古文背得头晕,闻闻茶香,让思绪暂时飘远。说来也奇妙,就这么一杯简单的茶,竟然让原本枯燥的学习生活,多了些说不清的滋味。
班主任刘老师最初还担心孩子们玩物丧志,后来发现他们反而更坐得住了。“这些孩子啊,”刘老师看着槐树下轻声交谈的学生们,“他们不是在跟风,是在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。”
李铭还记得第一次认真品茶的那个下午。那是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后,他数学考砸了,心情低落得很。王倩递过来一杯刚泡好的龙井,茶叶在杯中缓缓舒展。他学着的样子先闻后品,那股豆香竟然让烦躁的心平静了下来。从那以后,他也成了槐树下的常客。
不过,这群学生的茶可都不贵。都是普通的口粮茶,或是家里大人喝什么他们就跟着喝什么。重要的不是茶叶的价格,而是那份专注当下的心境。洗杯、温具、投茶、冲泡,每一步都做得有模有样,仿佛这不是课间十分钟,而是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仪式。
渐渐地,品茶这件事渗透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中。晨读时一杯淡茶醒神,自习时一杯清茶伴读,甚至考试前,也会有同学互相分享自己带来的茶叶。在这个以分数论英雄的年纪,他们意外地找到了一种平衡学业与生活的方式。
窗外,夕阳西下,槐树下的学生们陆续收拾茶杯准备去上晚自习。茶杯里剩下的最后一口茶,已经凉了,却依然保留着淡淡的回甘。就像这略显单调却又充满希望的学生时代,在看似重复的日子里,品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