邹城学生品茶上课,学生课堂茶道体验
教室里飘着淡淡的茶香,十几个学生正围坐在茶席旁,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手中的青瓷茶壶。这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,而是邹城一所中学里真实的课堂场景。
“注意看水流要顺着杯壁往下走……”茶艺老师一边演示冲泡手法,一边轻声讲解。坐在前排的李同学小心翼翼地将沸水倒入茶壶,手腕微微发抖。“别紧张,”老师笑着安慰,“泡茶讲究的是心静,你越着急,茶叶就越不愿意舒展。”
当茶香飘进校园
这个独特的课程已经持续了一个学期。起初不少家长觉得奇怪:在升学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,为什么要花时间教孩子泡茶?可随着课程推进,大家渐渐发现了变化。原来坐不住的王同学现在能安静地完成作业了,爱发脾气的张同学也学会了耐心等待。有位家长在班级群里说:“孩子昨天居然主动给我泡了杯茶,还像模像样地讲解步骤,那一瞬间觉得他忽然长大了。”
负责这门课的陈老师说出了设计这门课的初衷:“现在的孩子太忙了,忙着写作业、上补习班,连安静地坐十分钟都难。我们希望通过茶道体验,让他们学会慢下来。”她记得第一次上课时,有学生不停看表,小声嘀咕“这得泡到什么时候”。而现在,同样的学生会在课后追问:“老师,下周我们学哪种茶的冲泡方法?”
一杯茶里的学问
这门课不只教泡茶技巧。在等待茶叶舒展的时间里,老师会讲解茶的历史文化,从《茶经》讲到丝绸之路,从茶马古道说到现代茶产业。学生们在摆弄茶具的过程中,不知不觉记住了地理、历史甚至化学知识——为什么水温会影响茶味?不同产区的茶叶味道为何不同?
最让人惊喜的是,这门课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。语文老师发现,学生在描写“等待”的作文时,居然能写出“看着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,像极了春天里缓缓开放的花苞”这样细腻的句子。生物课上讲到植物分类,有同学主动举手比较起六大茶类的发酵程度。
窗外传来下课铃声,但这间教室里的学生似乎都不急着离开。他们还在讨论刚才泡的日照绿茶的香气特点,比较谁泡的茶汤更清亮。也许他们暂时还说不出“修身养性”这样的大道理,但在注水、出汤的一个个动作间,那种专注而平和的神情,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茶香还在教室里萦绕,就像这些年轻人刚刚开始的,对生活之美的感知——不急不躁,徐徐展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