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阳做服务的小巷子,暖阳照拂的胡同人家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0:03:47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条小巷子,我打小就在这儿长大。青石板路走得溜光,墙角那几簇狗尾巴草,年年春天自个儿就冒出来了。要说这巷子有啥特别的,大概就是那股子烟火气——张阿姨的裁缝铺子天不亮就亮起灯,老李头的修车摊子永远叮叮当当响个不停。

那天晌午,我正蹲门口择豆角,就听见隔壁王大妈扯着嗓子喊:“他张姨!我这裤子腰身又紧啦!”张阿姨从铺子里探出半个身子,手里还拎着软尺:“昨儿个不是刚改过吗?您这腰围可真随性。”两人你一句我一句,惹得过路的刘爷爷直乐。

巷子里的那些手艺

要说这朝阳做服务的小巷子,还真不缺能人。老李头修车四十多年,闭着眼都能摸出是哪儿的毛病。有天我看着他把个锈得不成样的老凤凰牌自行车大卸八块,没两天功夫,那车居然又叮铃叮铃满巷子跑了。“这东西啊,就跟人一样,”老李头用油乎乎的手抹了把汗,“找对地方下功夫,总能活过来。”

巷子口新开了家理发店,小两口操持的。老板娘手艺好,收费也公道,十块钱连洗带剪。有回我给老母亲剪头发,她愣是没收钱:“老太太腿脚不便,我上门都成。”这话说的,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。

要说最热闹的,还得数晚饭前后。各家厨房的香味飘出来,混在一起分不清谁家炖肉谁家炒菜。孩子们在巷子里追跑打闹,大人们端着碗凑在巷口聊天。这时候你要是路过,准能听见:“来家吃口呗?”“今儿这菜咸了淡了?”

前阵子巷子西头的老房子翻修,来了几个外地工人。没出叁天,他们就跟巷子里的人都熟络了。王大爷天天给他们送凉茶,李奶奶变着法儿地给他们添菜。工头老赵说:“跑了这么多地方,头回见着这么有人情味的巷子。”

也是,在这暖阳照拂的胡同人家里住惯了,总觉得别处差点意思。昨儿个下大雨,我赶着收晾在院里的被子,却发现早被人收好放在屋檐下了。问了一圈没人认,最后还是邻居家小丫头说漏嘴:“是陈奶奶收的,她腿脚不好,让我别声张。”

如今城里高楼越盖越多,这样的巷子越来越少见。可住在这儿的人,还是守着那份老理儿——谁家有难处搭把手,谁家有喜事道声贺。这大概就是为什么,虽然巷子窄,房子旧,可住着就是舒坦。

昨儿傍晚,我看见巷子尽头的天空铺满了晚霞,把整条巷子都染成了橘红色。老李头还在修他那永远修不完的车,张阿姨的缝纫机哒哒作响,孩子们的笑声在巷子里回荡。这暖阳照拂的胡同人家,就这么日复一日地过着他们的小日子,简单,却踏实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