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雄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南雄品茗评选活动工作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7:27:16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路过城南老巷子的人都会注意到,新挂了块挺有意思的招牌——“南雄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”。起初街坊们还琢磨,这难不成是要搞什么选举?后来才知道,原来是隔壁“南雄品茗评选活动工作坊”联合办的民间茶艺比拼。这话传开后,巷口修鞋的王师傅乐了:“我还以为要选巷长呢,结果是比谁家茶叶泡得香!”

茶香里的热闹事儿

工作室的负责人李老师是个有意思的人。他端着紫砂壶在门口摆了张茶桌,见人就招呼:“来尝尝我们南雄的土茶?凤凰单丛、石坪毛尖,都是本地老树种。”没几天,茶桌周围总聚着叁五邻居。有人开玩笑问:“您这海选工作室到底选啥?”李老师慢悠悠斟着茶汤:“选茶香,选手艺,选咱们南雄人喝茶的老记忆。”

说来也怪,原本冷清的旧巷子渐渐飘起各种茶香。开面馆的赵姨端来自家熏制的荔枝红茶,退休的陈老师带来收藏二十年的普洱饼。工作室那本报名册,两周就写满了歪歪扭扭的字迹。最让人意外的是,连隔壁五金店老板都拎着保温杯来参赛,说里头泡的是祖传的凉茶配方。

老手艺的新舞台

真正的转折发生在清明前后。那天工作室来了位穿蓝布衫的老人,提着竹编茶篮,里头装着刚焙好的春茶。他冲泡时不用温度计,手指在壶边轻轻一试,茶叶在盖碗里转叁圈,倒出的茶汤金亮透澈。在场的人都愣住了——这手法只在老一辈人那里见过。

后来才知道,老人住在叁十里外的茶山,听说城里在办品茗活动,特意坐了早班车赶来。他抿了口茶说:“现在的年轻人泡茶都用手机计时,忘了茶叶会呼吸。”这句话让工作室的年轻人们沉默了整整一下午。自那以后,总能看到年轻人围着老人学“听水声”“观茶色”的窍门。

工作坊的玻璃橱窗里,渐渐摆满了参赛者带来的特色茶具:手绘青花盖碗、紫陶茶船、甚至还有抗战时期的搪瓷缸。这些物件默默讲述着南雄人喝茶的故事,比任何宣传标语都打动人。负责登记的小张发现,来报名的已经不限于茶艺爱好者,还有想找回童年味道的归乡人,研究民俗的大学生,甚至专程来拍摄的外地游客。

巷子深处的茶月光

最精彩的夜晚发生在谷雨那天。工作室在巷子深处摆了十米长的茶席,二十多位入围者同时展示茶艺。没有绚丽的舞台灯光,只有纸灯笼照着青石板,但茶香浓得能飘出半条街。七十六岁的林奶奶表演客家擂茶时,石臼撞击声伴着童谣般的念白,几个外国游客举着手机录了整整十五分钟。

五金店老板的凉茶意外获得“最具创意奖”,他领奖时不好意思地挠头:“我就随便煮煮...”台下爆发出善意的哄笑。而那位茶山老人带来的云雾茶,被评为“最难忘滋味”。老人捧着手写奖状的手微微发抖,他说没想到这手艺还能被年轻人记住。

夜渐深时,月光洒在未收拾的茶具上。获得金奖的姑娘安静地重新烧水,为留下来帮忙的志愿者们泡了壶陈年铁观音。没有人说话,只有茶水注入杯中的细响,和晚风穿过老榕树的沙沙声。这种静谧里的满足感,或许比奖杯更让人触动。

如今经过工作室,常能看见晾晒的茶叶在竹匾里轻轻翻滚,门上贴着手绘的当月茶会安排。巷子里的生活照旧,但飘散的茶香里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。修鞋的王师傅现在见到生人就会指路:“找喝茶大选?往前走到第叁个电线杆右拐!”而他的修鞋摊旁,永远温着一壶待人品尝的茶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