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林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,榆林辩辩扫码200联系小妹
最近在本地论坛里总看到“榆林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”这样的信息,刷着刷着就弹出“榆林辩辩扫码200联系小妹”的广告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我愣了半天,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街上偶尔能看到电线杆贴着打印的二维码,下面标着200块的价钱。有个朋友开玩笑说,现在连买个水果都扫码支付了,这种事儿居然也搞起数字化了。不过这话说回来,这事儿可真不能随便试,谁知道背后藏着什么陷阱。
街角偶遇的二维码
上周在榆林老城区,我真在巷口看见这么一个二维码。打印得歪歪扭扭的,就贴在便利店旁边的墙上。当时有个大叔路过,盯着看了会儿,摇摇头走了。我在那儿站了几分钟,发现还真有年轻人拿出手机想扫,不过最后都犹豫着走开了。
说实话,这种来路不明的榆林辩辩二维码,扫了之后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准。可能是诈骗,也可能是更糟的情况。我邻居家孩子就因为好奇扫了个类似二维码,结果手机中了病毒,银行卡差点被盗刷。
现在这种“榆林辩辩扫码200联系小妹”的信息,感觉就像是个现代的仙人跳。表面上看挺方便,扫个码就能联系上人,但背后的风险实在太大。再说了,这种交易本身就不合法,真要出了事,连报警都难开口。
有时候我在想,为什么这种生意会转到线上呢?也许是因为线下打击得严,所以转移到网络上了。而且用辩辩二维码这种方式,感觉对年轻人特别有吸引力,操作简单,看起来又挺“时尚”。
我有个在派出所工作的远房亲戚说,他们最近处理过几起类似的报案。都是因为扫了这种二维码,最后不是被骗钱就是被勒索。有个受害者更惨,扫码后对方威胁要把聊天记录发给他家人,不得不付了好几次封口费。
说起来,现在我们的生活确实离不开二维码了。吃饭扫码点单,逛街扫码支付,连上个公厕都得扫码取纸。但是啊,不是每个二维码都该随便扫的。特别是这种明显涉及违法交易的,更是碰都不能碰。
其实仔细想想,要是正经生意,谁会这样遮遮掩掩地在网上发小广告呢?正规律师事务所、医院或者商店,都是大大方方地开门做生意,哪会用这种方式招揽客户。
昨晚我又在同一个论坛里看到有人在问,扫了这种“榆林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”会不会有问题。下面有几个匿名回复,有的说试试就知道了,有的劝他别犯傻。看着这些回复,我突然觉得,网络上真的太多人抱着侥幸心理了。
这事儿给我的感触挺深的。现在技术是发达了,但坏人的手段也跟着升级了。咱们普通人能做的,就是管住自己的好奇心,不该扫的码千万别扫。毕竟安全最重要,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