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洲里私人会所外卖工作室,满洲里私人会所外送服务
要说在咱们满洲里这地方,最近朋友们聊天时总会提起一个词——满洲里私人会所外卖工作室。那天我在咖啡店等朋友,就听见邻桌两个姑娘边刷手机边讨论:“你看这家新开的,听说烤羊排做得绝了,直接送到会所房间里。”另一个应和道:“可不是嘛,我上周点的俄式红菜汤,服务生用保温盒端上来的时候还冒着热气呢。”
这种服务模式悄悄火起来不是没道理的。边境城市的冬天来得特别早,十月刚过就飘起雪花。记得有回几个南方客户来访,晚上想在入住的会所谈生意,偏偏遇上零下二十度的寒夜。我试着拨通了一家满洲里私人会所外送服务的电话,没想到四十分钟后,热腾腾的列巴面包、奶油焗蘑菇和炭烤牛排就摆在了包间的餐桌上。客户举着伏特加直说,这比顶着大风雪找饭店舒服多了。
不只是送餐那么简单
其实很多人对“外卖”的理解还停留在普通餐盒上。但这里的私人会所外卖工作室玩出了新花样。他们有个金牌配送员叫小张,有次给我送餐时聊起来:“我们得记熟每家会所的路线,保温箱里分层放着冷盘热菜,连摆盘用的罗勒叶都单独包装。”他边说边利落地打开精致的食盒,牛排边缘还微微发出滋滋声。
这种服务特别受商务人士欢迎。上个月帮公司接待俄罗斯客商,对方负责人瓦西里先生突然提出想尝尝地道的中式下午茶。我赶紧联系相熟的工作室,他们不仅送来了菊花茶和绿豆糕,还配了套青花瓷茶具。瓦西里特别惊讶,用夹生的中文说:“在会所房间里,能享受到这么精致的服务,太神奇了。”
这些工作室的菜单也很有意思。除了能点到红菜汤、手把肉这样的本地特色,居然还有改良版的格瓦斯炖牛肉。厨师长老李跟我说过:“有些客人连吃几天西餐腻了,我们就琢磨出用俄国调料做中式炖菜。”这种跨界混搭,反而成了最受欢迎的招牌菜。
现在城里做得好的那几家工作室,都配备了会说俄语的客服。有回我陪客户选餐,听见客服姑娘用流利的俄语解释:“这个‘满洲里私人会所外卖工作室’的特色菜,是用我们本地草原羊肉,配上你们那边的酸奶油……”客户听完直接点了两份。
不过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,是去年圣诞节那天的经历。整个城市银装素裹,会所里住满了过来度假的游客。晚上八点多突发奇想想吃火锅,本以为肯定没戏,结果打电话问常订的那家,老板笑着说:“正好我们新进了批草原肥牛,给您配个鸳鸯锅送过去?”半小时后,配送员扛着保温箱出现,打开一看,连电磁炉和火锅底料都备齐了。
这种贴心的满洲里私人会所外送服务,渐渐成了这座边境小城的特色。它不像大城市的送餐那么匆忙,反倒带着点儿人情味。现在天冷的时候,我都习惯先翻翻他们的菜单,看着照片上冒热气的菜肴,就觉得冬天好像也没那么难熬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