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蓥泄火的小巷子,华蓥烟火的小巷生活
华蓥泄火的小巷子,这名字听着就带劲儿。我第一次听到时,心里还嘀咕:这“泄火”到底是啥意思?是心里有火要撒气,还是夏天太热找个凉快地方?直到走进这条巷子,才明白原来两种意思都沾点边。
巷口王大爷正坐在竹椅上摇蒲扇,我凑过去搭话:“大爷,这巷子为啥叫泄火啊?”他眯着眼笑:“早年间啊,这头有个老药铺,专卖凉茶。赶集的人走累了,进来喝碗茶,火气就消了。”他指着青石板路,“你瞅瞅,这路中间磨得发亮,都是人走来走去踩出来的。”
巷子里的烟火日常
往深处走,华蓥烟火的小巷生活才真正展现在眼前。李家媳妇在门口摘菜,隔壁赵奶奶探出头问今儿菜价。修鞋摊的老陈一边补鞋一边和顾客唠家常,谁家孩子考上学了,哪家店铺打折了,这儿就像个小广播站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巷尾那家铁匠铺。李师傅光着膀子打铁,火星子四下飞溅。他说这条华蓥泄火的小巷子从前有五六家铁匠铺,现在就剩他这一家了。“现在年轻人谁还学这个?”他擦擦汗,“可老街坊就认我打的菜刀,用了二十年都不带卷刃的。”
中午时分,家家开始做饭。辣椒炒肉的香味从窗户飘出来,夹杂着大人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。这种华蓥烟火的小巷生活,让人莫名觉得安心。住在楼上的小张端着饭碗下来,和邻居分享自家做的泡菜,几个人就站在巷里边吃边聊。
我在想,这条华蓥泄火的小巷子之所以让人留恋,大概就是因为这些细碎的日常。它不像新建的商业街那样整齐划一,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。转角那家开了叁十年的杂货店,老板娘能记住每个老主顾的习惯——李爷爷买烟只要红塔山,刘阿姨的盐总是两包一起买。
傍晚时分,巷子反而更热闹了。下班的人提着菜匆匆走过,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逐嬉戏。几户人家把桌子搬到门外,就着最后的天光吃晚饭。偶尔有摩托车经过,大家都默契地往边上靠靠,司机也会放慢速度,按一声轻轻的喇叭表示感谢。
夜幕降临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只有几家窗户还亮着灯,隐约传来电视声。我站在巷口回头看,这条华蓥泄火的小巷子像是城市里被遗忘的角落,却又充满生机。它可能不如高楼大厦气派,但这里的每块砖、每扇窗后面,都藏着活色生香的故事。
走出巷子时,又碰见王大爷收椅子回家。他笑着说:“明天早点来,早上巷口油条摊才热闹呢。”我点点头,心里已经盘算着下次什么时候再来。这条巷子就像一壶老酒,得慢慢品,才能尝出其中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