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银800元4小时不限次数品茶,银都茗约四小时畅饮八百元
那天下午路过银都茶楼,橱窗上贴着的“白银800元4小时不限次数品茶”让我挪不动步。说实在的,第一反应是这价钱够我买两斤上好龙井了,可转念一想,平时在茶馆点一壶都要两叁百,现在能敞开喝四个钟头,好像还挺划算?
穿着棉麻褂子的茶艺师领我到临窗的藤编座,阳光透过竹帘在榆木茶海上洒下斑驳光影。她温杯时忽然笑了:“很多客人刚开始都算经济账,后来反而忘了计较。”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说的——喝茶要品的是时光,不是水价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头道正山小种刚出汤,蜜香就漫了上来。隔壁桌的老先生眯着眼啜茶,手里盘着核桃哼戏文。我学着他的样子慢饮,竟尝出了桂圆干的甜润。第二泡换成安溪铁观音,回甘在喉头打转时,忽然发觉自己已经半小时没摸手机。
穿堂风摇响檐角铜铃,茶艺师又端来03年的熟普。深栗色的茶汤在白瓷碗里晃荡,她轻声说:“这道茶醒过叁遍,现在喝正好。”我捧着茶碗暖手,想起都市人总抱怨时间不够,却愿意花百来块买半小时按摩——那用八百块买四小时的茶香弥漫,怎么就不舍得了?
银都茗约四小时畅饮八百元的妙处渐渐浮现。不是机械地灌茶,而是让每种茶陪你走过一段时光。滇红浓烈像青年,单枞清冽似中年,老白茶温润如长者。转到第四道凤凰单丛时,舌尖竟泛起兰花香,这大概就是反复冲泡才能遇见的惊喜。
窗外车流依旧喧嚣,茶室里却像按了慢放键。续水时瞥见茶台上摊开的《茶经》,突然理解古人为什么能把喝茶写成哲学。当第十种茶叶在唇齿间绽放时,那八百元早已化作记忆里的琥珀光。
铜壶煮水声里混着几句吴侬软语,斜对面母女正在试今年明前龙井。姑娘二十出头,说是用兼职薪水请母亲来体验。母亲摩挲着茶杯边缘:“这价钱要是买茶叶够喝半年,但和囡囡说说话的时光,金不换呢。”
日落时分喝到第十五款茶,茶艺师推来茶点车。豌豆黄配着六堡茶,竟吃出巧克力般的丝滑。她整理茶具时说起有个常客,每月定时来喝整天,“他说在这能把开会熬掉的精气神慢慢喝回来”。望着茶海里渐沉的茶叶,我忽然觉得每片舒展的叶子都在补偿被快节奏偷走的生活。
暮色染透窗棂时,手机计时的震动把我拉回现实。四个钟头里喝了二十余种茶,却像走过四季更迭。结账时掌柜在账本上勾画,那支狼毫笔在宣纸上沙沙作响,仿佛给这场茶事画下韵脚。推门走入华灯初上的街道,舌尖还留着白毫银针的甘蔗甜,而八百元换来的何止是茶味,分明是往日子里掺了把慢下来的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