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令哈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,德令哈微信100元两小时约附近的人
最近和朋友聊天,听说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。他说在德令哈这种小城里,微信附近的人功能好像变了味儿。有人挂着“100元俩小时”这样的描述,这价格乍一听还真让人有点犯嘀咕。
我琢磨着,这到底算是个什么行情呢?在小地方,大家挣得都不多,一百块说少不少,说多也不算多。可能就是帮着跑跑腿、陪聊会儿天,或者单纯想找个人说说话?西北地区地广人稀,有时候人是挺孤单的。
小城里的特殊社交方式
德令哈不像北上广深,这里生活节奏慢,熟人社会。按理说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,可偏偏有人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接触陌生人。想想也挺有意思的,可能是现实中有太多顾虑,反而在网络上更能放开吧。
有人说这就是变相的约那啥,但我倒觉得不能一概而论。小地方人情味浓,说不定真有人就是缺个能聊天的。我认识的一个出租车司机就说过,他拉过几个外地来的客人,人家直接问他德令哈有没有那种“特殊服务”,开口就问“德令哈微信100元两小时约附近的人”靠不靠谱。司机师傅直摇头,说我们这儿不兴这个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模糊的描述确实容易让人想歪。你说要是正经服务,干嘛不直接写清楚是干嘛的呢?送外卖、陪逛街、帮忙修理东西,这不都明明白白的嘛。
我试着在德令哈街头问了几个本地人。有个开小卖部的大姐一听就摆手:“可别信这些,咱们这儿正经人谁搞这个啊。”旁边一个年轻小伙子倒是笑嘻嘻地说:“说不定就是陪玩游戏,现在年轻人不都爱这个?”
说实话,这种“100元俩小时”的标价挺耐人寻味的。在小城市,这可能相当于有些人小半天的工资了。要是正经工作,何必用这么暧昧的方式呢?但反过来想,也可能就是因为经济不太好,有人不得已才想这种办法赚点外快。
想起前阵子还有个新闻,说是有骗子专门用这种方式骗人,先收定金然后直接拉黑。所以啊,真要遇到“德令哈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”这种,得多长个心眼。
有时候我在想,社交软件本来是为了方便大家联系,怎么就走样了呢?可能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不便开口的需求,网络就给这些需求提供了出口。特别是在小城市,选择不多,这种方式就显得格外显眼。
西北的夜晚来得晚,八九点天还亮着。想象一下,在德令哈这样的小城里,有人刷着微信,看到附近的人里弹出这样的信息,心里会怎么想?是好奇、不屑,还是别的什么?这倒是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。
其实不只在德令哈,很多小地方都有类似的情况。经济发展没那么快,年轻人机会少,有时候就会冒出些在大城市看来很奇怪的谋生方式。说它不好吧,可能确实游走在灰色地带;说它好吧,又难免让人担心。
我倒觉得,与其一味批判,不如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。是年轻人就业困难?还是社交方式变了?或者是别的原因?这可能比现象本身更值得思考。
对了,我还听说有些人是被逼无奈。比如单亲妈妈要养孩子,或者家里老人生病急需用钱。当然,这不能成为做不正当事情的理由,但至少让我们明白,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。
德令哈的星空特别美,没有大城市的光污染,星星又亮又多。站在星空下想想,地面上这些纷纷扰扰,似乎也变得渺小了。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生活,有的明着来,有的暗着走,都不容易。
下次如果你去德令哈旅游,晚上闲着没事刷微信,看到“德令哈微信100元两小时约附近的人”这样的信息,可能就会想起我今天说的这些话。这世界啊,远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