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丰站街快餐约学生,大丰路边小吃约同学
这两天路过城西,总能看到大丰站街快餐约学生的招牌,霓虹灯闪得晃眼。说起来挺有意思,这条街我从小走到大,以前就是个普通小吃街,现在倒成了学生们扎堆的地方。
昨天下午五点来钟,正好赶上学生放学。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叁叁两两挤在路边摊前,炸串的油烟混着说笑声飘得老远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正跟老板讨价还价:“阿姨,多给串里脊呗,明天还来!”那熟练劲儿,一看就是常客。
巷子深处的热闹
再往巷子里走,又是另一番景象。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坐在塑料凳上,面前摆着麻辣烫和手机。有个扎马尾的姑娘边吃边抱怨:“实习工资还不够交房租呢,这月都吃叁回板面了。”她同伴笑着接话:“知足吧,要不是这大丰路边小吃约同学便宜,咱连聚餐都凑不齐人。”
确实啊,现在年轻人压力不小。我琢磨着,这些十来二十块能吃饱的地方,倒成了他们喘口气的角落。隔壁桌几个男生正商量着拼单,说要点个豪华套餐改善伙食,那认真讨论的架势,跟做课题研究似的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些小店能活下来也不容易。常在这摆摊的老李跟我说,他每天四点就要起来备料,就赶着学生放学那阵儿。“现在的小孩嘴挑着呢,味道差一点就不来了。”他掀开熬着高汤的锅盖,热气呼地窜起来,“但孩子们也懂事,有时候零钱不够,赊着账下周准还。”
天色渐暗,路灯亮起来的时候,这条街反而更热闹了。晚自习下课的中学生,刚兼职结束的大学生,把每个小吃摊都围得满满当当。炒饭的大叔单手颠锅,火苗噌地蹿起老高,引得学生们阵阵惊呼。
我在想啊,或许很多年后,这些年轻人会坐在高级餐厅里,但大概还是会怀念现在这种——攥着皱巴巴的零钱,在烟火气里说笑打闹的夜晚。那条闪着霓虹灯的街道,那些冒着热气的小吃摊,就这样成了青春里特别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