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林火车站200一次快餐,穆林车站两百元简餐
走出穆林火车站出站口,热浪混着出租车司机的吆喝声扑面而来。我拖着行李箱站在广场上盘算着去哪解决晚饭,旁边一位刚下工的老师傅正跟工友扯着嗓子道别:“老地方啊,穆林车站两百元简餐,吃完直接上夜班!”
这已经是我今天第叁次听到类似的说法了。早上在来的大巴上,前排两个年轻人也在嘀咕“穆林火车站200一次快餐”挺实在。我当时还琢磨,现在火车站周边的餐饮都这么明码标价了吗?
巷子深处的烟火气
顺着老师傅指的方向拐进车站后街,这条窄巷和站前广场完全是两个世界。五六家小餐馆紧挨着开着,门口都挂着简单的手写招牌。正是饭点,每家店门口都站着些人,有的是刚下火车的旅客,更多的是穿着工装的老主顾。
我挑了人最多的一家坐下,老板娘麻利地擦着桌子:“一个人?套餐刚好。”没等我回话,她已经朝后厨喊了声“套餐一份”。
等餐时和旁边的大哥聊起来,他在车站旁的物流园开了十年货车。“这片的穆林车站两百元简餐我们吃了好些年,价格没怎么涨过。”他掰着手指头数,“两荤一素,米饭管饱,还送例汤。比站里餐厅便宜一半,味道还地道。”
正说着,我的餐上来了。青椒肉丝、西红柿炒蛋、炒青菜,分量确实实在。尝了口青椒肉丝,锅气十足,是家常小炒该有的味道。
老板娘闲下来时坐在门口摘菜,我趁机问她生意怎么样。“全靠老主顾帮衬。”她手上不停,“这穆林火车站200一次快餐做了八年,好多跑车的师傅定点来吃。现在什么都涨价,我们也不敢随便加价,少赚点就少赚点吧。”
正聊着,后厨探出个头来:“张姐,李老板订十五份盒饭,老规矩。”“好嘞!”老板娘应着,转头对我笑笑,“工地上的,天天订。”
离开时巷子已经亮起灯,又有几个拖着行李的人走进来,熟练地和店家打着招呼。我突然明白了,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,其实承载着很多人的日常。对匆匆过客来说,这是顿便饭;对在这里讨生活的人来说,这是他们日复一日的选择。
走出巷口,火车站钟楼正好敲响七点的钟声。广场上依然人来人往,而那条巷子里的灯光,还会亮到最后一班夜车进站。明天这个时候,应该又会有新面孔循着“穆林车站两百元简餐”的说法找过来,而老主顾们依旧会坐在自己常坐的位置上,吃完这顿,继续为生活奔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