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大学校鸡的暗号,淮南大学校鸡的暗语
那些墙角的粉笔印记
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年头了。我记得那还是大叁上学期,有天晚上我上完自习,从叁号教学楼后头那条小路穿过去买夜宵。那条路路灯坏了好几盏,黑乎乎的,我边走边看手机,没留神脚下,差点被块石头绊倒。就在我扶着墙站稳的时候,手电筒的光往墙角一扫,看见几个歪歪扭扭的粉笔字——一个箭头,旁边画着只简笔画的小鸡。
当时我没多想,只觉得是哪个调皮学生的涂鸦。可后来,我接二连叁地在校园各种角落里发现类似的标记。图书馆叁楼社科书架的最底层、食堂后门的老槐树树干上、甚至体育馆储物柜的缝隙里,都有这种粉笔画的鸡形图案,旁边有时配着箭头,有时是几个看不懂的数字。
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。我开始有意无意地留意这些奇怪的符号。有次我实在没忍住,问了同宿舍的老王。老王是本地人,在淮南待了二十年,他听了我的描述,嘿嘿一笑,压低声音说:“你小子也发现了?那是‘淮南大学校鸡的暗号’。”我愣了一下,没反应过来“校鸡”是什么意思。老王摆摆手,没细说,只让我别瞎打听。
他越是这样,我越是心痒。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,像个侦探一样在校园里转悠,试图破解这个“淮南大学校校鸡的暗号”的规律。我发现这些标记出现的地方,往往都不是什么主流的学生活动区域,它们隐藏在热闹生活的背面,像一套平行于我们日常课堂的地下导航系统。
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周五的下午。我在旧篮球场旁边的布告栏后面,又发现了一组标记。这次除了小鸡和箭头,下面还多了一行小字:“老地方,晚九点”。我心里一动,决定晚上过来看看。那天晚上,我八点五十就躲在了篮球场旁边的冬青树丛里,心里七上八下的,既紧张又兴奋。
九点刚过,一个穿着旧校服、提着篮子的阿姨出现了。她走到布告栏后面,蹲下身,从篮子里拿出几个饭盒,放在墙角。紧接着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。不知从哪里,陆陆续续钻出来七八只猫,有狸花,有橘猫,还有一只通体雪白的,它们围着阿姨,亲昵地蹭着她的裤腿。
我一下子全明白了。原来所谓的“淮南大学校鸡的暗号”,根本就不是我想的那种意思!“校鸡”指的是我们校园里的这些流浪“校鸡”(猫)!那些粉笔标记,是这位好心的阿姨,或者像她一样关心流浪猫的同学、校工们,用来互通信息、约定喂食地点和时间的“淮南大学校鸡的暗语”。哪个标记代表这里有干净的水,哪个数字代表投喂时间,那个小鸡图案,画的其实是只抽象的小猫!
我为自己的胡思乱想感到好笑,但更多的是一种温暖和感动。我没有出去打扰她们,只是静静地看着阿姨把猫粮和水摆放好,轻轻抚摸每一只凑过来的小脑袋,嘴里还念叨着它们的名字。那个画面,在昏黄的路灯下,显得特别安宁。
从那以后,我也成了这个“秘密组织”的一员。我偶尔也会在那些标记旁,添上一点猫粮,或者放一碗清水。我始终不知道那位阿姨是谁,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参与其中。但我们仿佛都读懂了那套无声的“淮南大学校鸡的暗语”,共同守护着这个校园里柔软的秘密。那些墙角的粉笔印记,不是任何见不得光的东西,而是散落在钢筋水泥校园里,一点点未曾言说的温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