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安品茶自带工作室,福安茗茶自备茶室体验
穿过福安老城区那条熟悉的青石板路,转角处有家不太起眼的工作室。门口只简单挂着块木牌,上面写着“福安品茶自带工作室”。推门进去,那股茶香就迎面扑来,像是老朋友在跟你打招呼。
第一次来的时候我还挺纳闷,这“自带”是什么意思?老板是个穿着棉麻衫的年轻人,他笑着给我倒了杯白茶:“就是客人可以带自己的茶叶来,咱们这儿提供场地和茶具。”他指了指墙边那个摆满紫砂壶的架子,“也有人专门为了我们这儿的山泉水来的。”
茶室里的小世界
说实话,刚开始我觉得这想法挺新奇。现在满大街的茶馆都是按菜单点单,没想到这儿反其道而行。工作室里分隔成几个小茶室,每间都布置得挺雅致。透过竹帘能看见外面小院里的青苔和石灯笼,偶尔还有几声鸟叫。
记得上回遇见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,他带着个旧铁罐,里面装着珍藏了十多年的坦洋工夫红茶。“在家泡总觉得缺点意思,”他边温壶边说,“这儿的水好,氛围也对。”看他专注地洗茶、闻香,那神情倒像是在进行什么重要的仪式。
说来也怪,在这儿认识的茶友都特别愿意分享。上周隔壁桌的姑娘还特意分了我们一泡她带来的金观音,说是刚从茶农那里收来的。这种随性的交流,反倒比正经的茶会来得自然。
一杯茶里的讲究
老板偶尔会来串个门,看见我们泡茶手法不对,就会笑眯眯地指点两句。“福安茗茶自备茶室体验最妙的地方,就是能按自己的节奏来。”他边说边示范怎么控制水温,“不过好茶配好水,我们特意从白云山取水,这水软,泡出来的茶特别甜。”
我现在也成了这儿的常客,每隔一两周就会带着新淘的茶叶来坐坐。有时是独自一人,捧着本书就能消磨整个下午;有时约上叁两好友,边品茶边闲聊。说来也怪,同样的茶叶,在这儿泡出来的味道就是比在家里好。
可能是因为心情不一样吧。在这儿,时间好像过得特别慢,能静下心来感受每一泡茶的变化。看着茶叶在壶中慢慢舒展,茶汤从浅到深再到浅,这个过程本身就让人很放松。
临走时,老板正在院子里修剪那几盆兰花。夕阳透过竹帘洒在茶桌上,留下斑驳的光影。我突然明白了,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大老远跑来这个不起眼的工作室。在这儿,茶不只是饮品,更像是一座桥,连接着人与人,也连接着我们和自己内心的对话。
下次来,我打算带上那包收藏已久的白毫银针,再好好体验一次完整的福安品茶自带工作室之旅。说不定还能遇见新的茶友,听听他们和茶叶之间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