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洲里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品茶选秀活动工作坊
最近在朋友圈里刷到个挺新鲜的事儿——满洲里冒出个“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”,旁边还跟着个“品茶选秀活动工作坊”。刚看到这名字时我愣了半天,喝茶就喝茶呗,怎么还搞起海选来了?这组合也太有想象力了。
带着满肚子好奇,我特意跑去看了看。工作室就在满洲里那条最热闹的街道拐角,玻璃门上贴着手绘的茶叶图案,推门进去就能闻到淡淡的茶香。几个年轻人正围在长条桌前,小心翼翼地端着白瓷杯,对着光观察茶汤颜色。有个扎马尾的姑娘紧张得手都在抖,旁边的大叔笑着说:“别慌,喝茶讲究的是心境。”
当茶香遇见舞台
原来这个满洲里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搞得挺像那么回事。他们每个月都会举办品茶选秀活动,不是比谁喝茶姿势优雅,而是看谁能准确说出茶叶的产地、品种和特点。参赛的有退休的老茶客,也有二十出头的大学生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还有个俄罗斯来的留学生,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着“祁门红茶的蜜糖香真迷人”。
工作室负责人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士,大家都叫她李姐。她边说边给我泡了杯正山小种:“我们搞这个品茶选秀活动工作坊,就是想打破大家对茶道的刻板印象。茶不该是高高在上的,而是生活里触手可及的享受。”
坐在我旁边的是个常来参加活动的年轻程序员小张。他告诉我,来这里之前他只会用玻璃杯泡茶包,现在却能分辨出不同水温对茶汤的影响。“每次参加满洲里喝茶大选都像开盲盒,永远不知道会遇见什么好茶。”他说着,轻轻晃了晃手中的茶杯,那动作已然像个老茶客。
茶汤里的百味人生
上周末那场品茶选秀特别有意思。轮到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妈时,她端起茶杯闻了闻,眼睛突然红了。“这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,”她说,“我外婆总用搪瓷缸泡这种茶。”原来她尝出的是老家已经绝迹多年的土茶,那种记忆中的味道,连专业的评茶师都没能准确识别。
还有个挺逗的插曲。有个小伙子自信满满地来参加海选,结果把铁观音说成了龙井。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:“看来我这舌头还得再练练。”大家笑成一团,李姐又给他续了杯茶:“能喝出是好茶就不错了,慢慢来。”
这些点点滴滴让我忽然明白,这个满洲里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搞的品茶选秀活动工作坊,表面上是在评选谁更懂茶,实际上是在编织人与人之间的联结。茶在这里成了媒介,让陌生的邻居坐下来聊天,让不同年龄段的人找到共同话题。
夜幕降临的时候,工作室里依然飘着茶香。新一批来参加海选的年轻人正认真做着准备,他们讨论着水温、冲泡时间,还有那些藏在茶叶里的故事。窗外,满洲里的霓虹灯渐次亮起,而屋内的这方小天地,却保持着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温度。
也许下次经过那里,你也会想推门进去看看。不管是为了尝口好茶,还是想遇见有趣的人,那个飘着茶香的工作室,总会给你留个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