鹤山品茶课程工作室,鹤山茶艺研修学堂
每次路过鹤山老城区那排青砖房,总能闻到若有若无的茶香。朋友说那儿藏着一间特别的工作室,叫鹤山品茶课程工作室。好奇心驱使下,我终于在某个周末推开了那扇木门。
室内布置得很雅致,原木茶架上摆着各式茶罐,墙上挂着书法卷轴。穿着棉麻茶服的主理人正在冲泡凤凰单丛,动作行云流水。她抬头笑了笑:“先坐下喝杯茶吧。”那股醇厚的蜜兰香,瞬间抚平了街市带来的燥意。
从解渴到懂茶
主理人张老师是鹤山本地人,家里叁代做茶。她说很多人喝茶几十年,其实都在“解渴”阶段。“茶叶刚接触舌尖就囫囵咽下,可惜了。”她轻轻转动闻香杯,“真正的品茶,是用眼睛看条索,用鼻子嗅香气,用舌头感受层次,最后才是咽下后的回甘。”
在鹤山茶艺研修学堂的初级课上,我学会了如何区分炒青、烘青、晒青的不同香气。原来茶叶也像人,制作工艺决定了它的性格。张老师演示盖碗冲泡时特别提醒:“手腕要放松,水柱要稳定。别紧张,茶叶能感受到你的情绪。”
茶桌上的意外收获
记得有次练习潮汕工夫茶,同桌的阿姨总是手抖。张老师走过去,握着她的手带了一遍动作:“想想给孩子喂饭的耐心,对茶叶也要这样。”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鹤山品茶课程工作室教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心性。
现在每次泡茶,我都会先静坐片刻。观察干茶形态,温具烫盏,注水时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。这个过程让人莫名安心,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。办公室里用马克杯泡的茶,和这样专注冲泡的茶,味道真的不一样。
工作室的进阶课程更有意思。我们跟着张老师去茶园实地参观,看她示范如何根据茶叶老嫩调整水温。原来冲泡凤凰单丛要用95度热水,而碧螺春只要80度。“好茶就像好朋友,要懂得它的脾气。”她随手摘片茶青让我们咀嚼,那股清冽的苦涩让人印象深刻。
现在偶尔在家泡茶,朋友都说我手法专业了不少。其实只是在鹤山茶艺研修学堂养成了好习惯——茶具不追求昂贵,但必须洁净;动作不追求花哨,但每个步骤都要到位。最重要的是,学会了在忙碌生活中留出片刻,安静地喝杯茶。
前两天又经过那排青砖房,木门敞开着,几位新学员正认真练习注水。茶香飘到街上,路过的人都忍不住放慢脚步。我想,这就是鹤山品茶课程工作室最动人的地方——它不仅传承着茶艺,更在城市角落守护着一方宁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