栖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栖霞品茶大选海选活动现场
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尽,栖霞山脚的这条老街已经飘起了茶香。青石板路被露水打湿了一半,几位老师傅正不紧不慢地往工作室里搬着茶具。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——栖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要举办今年的首场品鉴活动。
白瓷茶盏在长桌上摆成了蜿蜒的曲线,像条待飞的龙。穿着靛蓝布衣的茶艺师轻声提醒着水温,旁边等着参选的茶客们叁叁两两低声交谈。有人捧着自家茶园新采的明前茶,有人带着祖传的紫砂壶,还有个年轻人抱着半人高的竹制茶盘,引得众人频频侧目。
茶香里的较量
“这水要刚泛起蟹眼泡。”评审席上的陈老师眯着眼睛说。他在这儿当了十二年评委,手指被茶水浸得微微发黄。“别看都是泡茶,有人能把叁百块的茶叶泡出叁千块的滋味,也有人反过来。”这话引得众人都笑了。
第一位参选的是个梳着发髻的姑娘。她带来的茶具很特别,是套复原的宋代黑釉盏。温具、置茶、冲泡、奉茶,每个动作都像经过千百次锤炼。可当茶汤入口,几位评委却交换了意味深长的眼神。“技法满分,但茶香少了点灵动。”坐在角落的李掌柜小声嘀咕。
接着上场的老先生让人眼前一亮。他用的就是最普通的玻璃杯,茶叶在沸水里舒展的样子清清楚楚。可偏偏就是这样简单的冲泡,让满室弥漫着说不清的花果香。“这是栖霞后山的野茶?”陈老师难得地往前倾了倾身子。
活动现场渐渐热闹起来。有茶商在交换名片,有老茶客在讨论刚才那泡茶的妙处,还有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。茶香混着人声,把这间百年老屋填得满满当当。
那位抱竹茶盘的年轻人终于上场了。他设计的茶盘有巧妙的导流槽,注水时能形成小小的瀑布景观。更妙的是,茶水最后会汇成溪流,正好流入接茶的公道杯。“既好看又实用!”不少人围拢过来拍照。评委会的几位老师也频频点头,在评分表上写写画画。
窗外日头渐高,茶香却愈发浓郁。新沏的茶汤在白瓷盏里漾出深浅不一的琥珀色,像把秋天的栖霞山都装进了这些杯盏之中。有人开始品尝第四轮茶样,有人还在回味第二轮的岩茶,每个人都在这场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。
茶凉了又续,人来了又走。直到夕阳给青瓦屋檐描上金边,这场海选才渐渐接近尾声。获奖名单要叁天后才公布,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满足——不管结果如何,能喝到这么多好茶,见识这么多有意思的茶人,这趟就算没白来。
暮色渐浓,工作室的灯笼一盏盏亮起。收拾茶具的声响叮当作响,混合着最后的茶香飘出窗外。几位评委还坐在院子里,面前摆着今天最出色的几款茶样,他们小声讨论着,偶尔端起茶杯抿一口。这场活动虽然结束了,但对于茶的故事,明天还会继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