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丰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邻近的火车站后街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27:15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下午四点多,我站在陆丰火车站出站口,看着新建的广场上零星几个等客的摩托车司机。太阳斜斜地挂着,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长。本来该坐班车回镇上的,不知怎么就动了念头,想绕到车站后面看看。说来也怪,每次经过这里都是匆匆忙忙的,还从没留意过车站背后是什么样子。

绕过气派的候车大楼,拐个弯,景象忽然就变了样。柏油路变成了水泥路,再往里走,就成了坑坑洼洼的石板路。这条陆丰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和前面的新车站像是两个世界。巷子不宽,刚够两个人并排走,两边的老房子挨得很近,二楼住家晾晒的衣服在微风里轻轻晃动,偶尔滴下几滴水珠。

巷子里的声音和气味

刚走进去没几步,就听见“滋滋”的炒菜声,接着是葱姜下锅的爆香味。这个时间,该是准备晚饭的时候了。隔壁传来老式收音机的潮剧唱段,咿咿呀呀的,虽然听不太懂唱词,但那调子悠悠的,让人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。再往里走,有家小理发店,红色旋转灯筒静静地立在门口,里面老师傅正给一位大爷修面,动作不紧不慢的。

这条邻近的火车站后街小巷,住的大概都是老住户了。几家门口坐着闲聊的老人,看见我这个生面孔,只是多看了一眼,又继续他们的话题。他们说的应该是本地方言,我听得半懂不懂,但那种悠闲的氛围却是真切的。有个阿婆在门口摘豆角,篮子放在膝盖上,手指灵活地一掰,“啪”的一声脆响。

巷子深处有口老井,井口磨得光滑,围着半米高的石栏。井边湿漉漉的,想来还有人用它。我站在井边往下看,黑黝黝的,只觉得一股凉气冒上来。这时旁边门“吱呀”一声开了,走出个中年妇女,提着个红色水桶,看样子是要来打水。她见我站在那儿,笑了笑:“这井水冬暖夏凉,比自来水好。”

新旧之间

巷子并不是完全的老旧,偶尔也能看见些新东西。比如某家门前停着的电动车,或者二楼窗户安装的空调外机。但这些新物件摆在这里,并不显得突兀,反倒有种奇妙的和谐。就像时间在这里走得慢了些,新东西来了,旧习惯还留着。

我在想,火车站前面是新建的,代表着这个小城想要展现给外界的样子;而后面这条小巷子,才是它日常生活的本来面目。前面是急匆匆的迎来送往,后面是慢悠悠的柴米油盐。来来往往的旅客大概不会想到,就在一墙之隔的地方,还有这样一处所在。

巷子不是笔直的,弯弯曲曲地往前延伸。每走几步,看到的景象都有些不同。有的地段房子密些,有的地段忽然开阔,冒出个小空地,种着些花草。有户人家的叁角梅开得正盛,紫红色的花朵垂到墙外,在夕阳里特别醒目。几只猫在墙头上打盹,听到脚步声,只是懒懒地抬抬眼。

走到巷子尽头,发现它连着另一条稍宽些的街道。那里有家小卖部,门口挂着“公用电话”的牌子,虽然现在人人都有手机了,但这牌子还留着。我买了瓶水,和店主聊了几句。他说在这住了几十年了,火车站建起来后,巷子倒是没太大变化,“就是晚上多了些火车经过的声音,习惯了也就好了”。

往回走的时候,天色渐渐暗了。巷子里亮起了零零星星的灯火,不是那种明亮的路灯,而是各家各户窗口透出来的光,暖暖的。炒菜的香味更浓了,还听见有母亲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。这条陆丰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在暮色中显得更加安宁。

走出巷口,重新回到火车站广场,忽然觉得刚才那段时光像是偷来的。摩托车司机还在等客,看见我出来,按了声喇叭。我摇摇头,继续往前走。心里却在想着,下次再来坐火车,一定还要拐进这条邻近的火车站后街小巷看看。它不是景点,没什么特别的,就是普通人的生活。但正是这种普通,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踏实。

火车站的广播响起,某趟列车开始检票了。人群开始移动,大家都朝着既定的方向走去。我回头又看了眼那个巷口,它静静地待在那里,仿佛在说:快也好,慢也罢,日子总要一天天过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