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城港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附近类似建筑称谓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8:30:59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在防城港大学城附近,你总能听到学生们用一种特别的词来指代某些建筑——“炮楼”。这称呼挺有意思的,我第一次听见时还愣了一下,以为说的是军事遗址。后来才弄明白,原来大家说的是那些分布在校园周边、楼层不高但外形方正的出租公寓。

为什么叫“炮楼”呢?我琢磨着,大概是因为这些楼房的外观看上去像个方盒子,窗户排列得整整齐齐,有点像老电影里的防御工事。再加上住在里面的基本都是学生,晚上灯火通明的,远远看去确实有点“堡垒”的感觉。这称呼带着点学生之间特有的幽默,慢慢就在校园里传开了。

相似的建筑也有各自的叫法

不光是“炮楼”,这一带类似的建筑还有很多别称。比如有人管它们叫“格子楼”,因为阳台和窗户排列得像棋盘格;也有人戏称是“蜂巢公寓”,形容学生们像蜜蜂一样在这些小格子里进进出出。这些叫法都挺形象的,一听就能想象出建筑的模样。

要说这些建筑为什么都长一个样,其实和当地的地形很有关系。大学城建在丘陵地带,平坦的土地本来就不多,开发商为了在有限的地块上多建房间,就把房子设计得方方正正的。再加上这一带常年海风大,简洁的外形反而更抗风。久而久之,这种风格的建筑就成了这一片的特色。

住在“炮楼”里的学生告诉我,这些房子虽然外观单调,但生活确实方便。下楼走几步就是小吃街,复印店、超市都在跟前,对于每天奔波在教室和宿舍之间的学生来说,能省下不少时间。租金也比校内宿舍贵不了多少,很多想要独立空间的学生都会选择搬出来住。

不过这些建筑的密集度确实是个问题。有时候站在楼底下往上看,感觉两栋楼离得特别近,晾衣杆都快碰到一起了。通风和采光也受影响,特别是低楼层的房间,大白天都得开着灯。这些问题学生们都看在眼里,但暂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。

说起这些建筑的未来,倒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。随着大学城不断扩建,周边的土地开发也越来越规范。最近新建的学生公寓已经不再是从前那种“炮楼”样式了,外观设计得更现代,楼间距也放宽了不少。可能再过几年,“炮楼”这个称呼就会慢慢变成老生们口中的回忆了。

其实每所大学周边都有这种带着学生时代印记的称呼。它们可能不够正式,但特别生动,承载着一届届学生的集体记忆。就像“炮楼”这个词,听起来可能不太雅观,却准确抓住了那些建筑的特点,也记录着学生们在防城港求学生活的点点滴滴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