泊头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附近300元的情感故事
泊头附近300块钱的爱情
老刘在泊头开货车有十年了。他常跑的那条省道边上,零零散散有些小饭馆和简陋的旅社,招牌被日头晒得褪了色。他跟我说起过一个事儿,就发生在泊头附近,对于叁百块钱的事儿。他说,那不是爱情,但有时候,又觉得比很多爱情都真。
那天傍晚,天阴沉得厉害,眼看就要下雨。老刘在路边一家叫“顺心”的饭馆停车吃饭。刚点完菜,就看见角落里坐着一对男女,很年轻,看着都不到二十岁。女孩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粉色外套,男孩的牛仔裤膝盖那儿磨得泛了白。两人就要了一碗面,合吃着,偶尔低声说两句话,眼神碰在一起,又很快分开,带着点窘迫,又有点藏不住的甜。
老刘是过来人,一眼就瞧明白了。这多半是偷偷跑出来的小情侣,口袋里没几个钱。果然,他们吃完面,男孩掏了半天,只掏出些零票,数了数,显然不够。男孩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,局促地看向女孩。女孩没说话,只是轻轻摇了摇头,意思是“没关系”。
“我当时也不知怎么了,”老刘嘬了口烟,慢悠悠地说,“可能就是看他们那样儿,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,也这么傻过。”他站起身,走到柜台,帮他们把面钱结了,一共十八块。然后,他又从皮夹里抽出叁张一百的,走过去,塞到那男孩手里。
“拿着,”老刘的声音不高,带着点不容拒绝的味道,“前面不远有家‘安达旅社’,一晚上八十。剩下的,明天买两张车票,赶紧回家。家里大人该急死了。”
男孩愣住了,捏着那叁张钞票,手有点抖。女孩抬起头看着老刘,眼睛里有水光,嘴张了张,没说出话。老刘摆摆手,没等他们道谢,转身就回自己座位上了。他吃完面出来,雨已经下大了,那对小情侣还站在饭馆屋檐下,男孩把那叁百块钱小心翼翼地折好,放进了衣服内袋里,然后伸出手,紧紧握住了女孩的手。
后来老刘再跑那条线,偶尔会想起这对年轻人。他不知道他们后来怎么样了,是回家了,还是去了别的什么地方。他只知道,在那个特定的黄昏,在泊头附近,他花了叁百块钱,参与了一个与他无关的青春故事。这叁百块钱,买不来房子,买不来车子,甚至买不来一顿像样的大餐,但它或许,帮那两个年轻人保住了一点东西。可能是尊严,可能是对未来的那么一点念想,也可能,就是让那份还没被生活磨砺过的感情,多延续了一个晚上。
这大概就是泊头附近300块钱的爱情吧。它不惊天动地,甚至有点苦涩,带着路边尘土和廉价面条的味道。它就像我们很多人年轻时都可能有过的瞬间,囊中羞涩,前路迷茫,但身边有个人,就觉得还能扛下去。这叁百元的情感故事,主角不是老刘,他甚至像个误入画面的旁观者。他给出的不是施舍,倒更像是对自己过往的一种补偿,一种对纯粹感情的笨拙守护。
现在的年轻人,谈感情动辄讲究房子、车子、彩礼,仿佛一切都能明码标价。有时候我会想,那份在窘迫中互相依偎的温暖,那份因为叁百块雪中送炭而燃起的希望,它的分量,又该怎么去衡量呢?老刘说,他后来再也没见过他们,但他不后悔。他觉得那叁百块,花得挺值。